吴艎沿迅溜,京炙伴芳樽。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黄 秘 校 书 宋 /宋 祁 妙 龄 看 试 牍 ,共 叹 俊 登 喧 。十 载 重 来 调 ,犹 参 军 事 烦 。吴 艎 沿 迅 溜 ,京 炙 伴 芳 樽 。东 观 他 年 选 ,当 求 江 夏 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军(cān jūn)的意思:指参加军队,成为军人。
东观(dōng guān)的意思:以东方思维和观念来看待或评价事物
芳樽(fāng zūn)的意思:形容酒味芳香。
军事(jūn shì)的意思:指军事行动中,使用策略和诡计是常态,军人不会厌倦使用诈术。
妙龄(miào líng)的意思:指年龄正好到达婚嫁年龄的少女。
试牍(shì dú)的意思:指试图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载重(zài zhòng)的意思:指承担重任或负重的能力。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 翻译
- 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观看考试卷子,共同感叹优秀者众多
十年后再来这里选拔人才,仍然参与繁杂的军事事务
乘坐吴地的船只沿着急流而下,品尝着京城烤肉陪伴美酒
期待未来在东宫(朝廷)的选拔中,能像江夏孙一样脱颖而出
- 注释
- 妙龄:青春年华。
试牍:考试卷子。
俊登:优秀者。
喧:众多。
十载:十年。
重来:再次。
调:选拔人才。
军事:军事事务。
烦:繁杂。
吴艎:吴地的船只。
迅溜:急流。
京炙:京城烤肉。
芳樽:美酒。
东观:东宫(朝廷)。
他年:未来。
选:选拔。
江夏孙:历史上杰出人物江夏的孙辈(借指人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名为《送黄秘校书》。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黄秘校书之才华和学识的赞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未来的期望。
“妙龄看试牍,共叹俊登喧。”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他的考卷在众人中传观,每个人都对他的才学赞不绝口。"妙龄"指的是青年时期,而"看试牍"则是指阅览考试的卷子,显示了诗中的主人公已经参加过某种形式的考试,并且表现出色。
“十载重来调,犹参军事烦。”这里的“十载”意味着时间流逝十年,而“重来调”可能是指一种循环往复的生活节奏,或者是对某种事情的反复准备和调整。"犹参军事烦"则表明主人公即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要处理许多繁琐的军务或公务,这暗示了他所处的职位可能与军事或国家大事有关。
“吴艎沿迅溜,京炙伴芳樽。”"吴艎"通常指的是长江下游的船只,而"沿迅溜"则形容水流快速。"京炙伴芳樽"中的"京"可能是指首都或重要城市,而"炙"字有烹饪之意,"伴芳樽"则是在描述美好和谐的生活情景,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主人公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东观他年选,当求江夏孙。”这里的“东观”可能指的是某个朝代或时代的考试场所,“他年选”则意味着在过去的某一年进行的选拔。而"当求江夏孙"中的"江夏"有时候是用来比喻南方水乡之地,而"孙"字则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士,如孙武、孙膑等,这里或许是在希望主人公能够成为像古代贤士那样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黄秘校书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生活的祝愿,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