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翻为乐果,发在是愁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人(bì rén)的意思:躲避他人,避开人群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成佛(chéng fó)的意思:指修行者通过修炼,最终达到成为佛陀的境地。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乐果(lè guǒ)的意思:乐果指得到乐趣的果实,比喻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或取得了成功的喜悦。
排遣(pái qiǎn)的意思:排遣指的是消除烦恼、解除忧愁,使心情舒畅的意思。
色色(sè sè)的意思:形容淫荡、放荡、好色等负面的性格或行为。
思惟(sī wéi)的意思:思考、思索
为乐(wéi lè)的意思:为了快乐或为了乐趣而做某事
怡神(yí shén)的意思: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宿惠山僧房(其二)》。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僧房中的内心世界与对外界的观察。
首句“排遣何曾达,思惟亦是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试图通过排解来达到某种境界,但发现思考本身也如同尘埃般无意义,暗示了对世间事物的深刻反思与无奈。
“病翻为乐果,发在是愁因”这两句则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疾病在常人眼中可能是痛苦的来源,但在诗人看来,它也可能成为一种解脱或转变的契机;而引发愁绪的原因,往往也是带来快乐的根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
“松老皆成佛,花清亦避人”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松树与花朵赋予了超脱世俗的寓意。松树历经岁月仍能保持其本真,象征着修行者最终达到的觉悟状态;而花朵的清雅则暗示了高洁的品质,同时又避免与世俗的接触,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禅栖如窦许,色色可怡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禅修如同在洞穴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任何事物都能成为心灵愉悦的源泉,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现象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