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挟智反愚,予谓拙乃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达(bù dá)的意思:不达意指不达到目标或不达到预期结果。
大抵(dà dǐ)的意思:大致,大约。表示大体上或大致上的意思。
箪瓢(dān piáo)的意思:指简朴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条件。
高迈(gāo mà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超越常人。
豪杰(háo jié)的意思:指具有勇敢、英勇、豪迈气概的人。
杰士(jié shì)的意思:杰出的人才或英雄人物。
略同(lüè tóng)的意思:大致相同或相似
萍蓬(píng péng)的意思:指无根无实际依托的东西,形容无所依靠或无固定归属的状态。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轩冕(xuān miǎn)的意思:指君主即位后,戴上皇冠,穿上龙袍,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比喻最高权力的象征。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至理(zhì lǐ)的意思:指最正确、最合乎道理的观点或理论。
- 翻译
- 人生就像寄居在世间,漂泊不定如同浮萍。
世俗中聪明人反而显得愚蠢,我认为笨拙其实是一种智慧。
陶渊明有高尚的节操,他的超脱与龚自珍相似。
一般来说,英雄豪杰的看法大致相同。
贫穷并非永远困厄,富贵也不一定代表通达。
如果不能领悟至高的道理,人生就如同陷入迷茫的迷雾中。
- 注释
- 人生:指人的生活。
特寄:寄居,比喻短暂或不确定的存在。
耳:而已,罢了。
何往:无论去哪里。
非:不是。
萍蓬:比喻漂泊不定。
世:世间。
挟:带着,具有。
智:聪明。
反:反而。
愚:愚蠢。
予:我。
拙:笨拙。
乃:却,反而。
工:巧妙,高明。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姱节:美好的节操,高尚的品质。
高迈:超脱,高尚。
疏:疏远,超脱。
龚: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大抵:大概,一般来说。
豪杰士:英雄豪杰。
略同:大致相同,相近。
箪瓢:形容贫寒,用箪盛饭,用瓢盛水。
非:并非。
遂:于是,就。
穷:贫困。
轩冕:古代贵族的车乘和冕服,象征显贵。
岂:难道。
真通:真正通达。
倘:如果,倘若。
达:达到,领悟。
至理:最高的道理,人生哲理。
冥雾:迷茫的迷雾,比喻困惑不解。
奚:何,哪里。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黻所作,属于《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中的第六首。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以及智慧与愚昧关系的独到见解。
"人生特寄耳,何往非萍蓬。" 这两句用“寄耳”比喻生命短暂无常,如同飘零的萍蓬没有固定之所,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世挟智反愚,予谓拙乃工。"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智慧与愚昧的看法,他认为在世界上,人们往往将智慧误用或过度追求,最终导致愚蠢,而他自己却认为真实的无为是最大的智慧。
"渊明有姱节,高迈疏与龚。" 这两句中,“渊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嵇康,他以清廉自守而著称;“高迈”、“疏”和“龚”则是古代的隐逸之人。这几位都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代表了超脱世俗、坚持个性与节操的生活态度。
"大抵豪杰士,所见自略同。"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不论是豪迈还是隐逸,只要是真正有见识的人,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都大体相似。
"箪瓢非遂穷,轩冕岂真通。" 箪瓢是一种简陋的饮食器具,而轩冕则是贵族的车辆。这两句意在说明,即便是最贫困的人,也不必然生活得像箪瓢一样;同样,即便享有尊贵如轩冕,亦未必真正通达人生。
"倘若不达至理,冥雾将奚从。" 这两句表明,如果不能领悟最根本的道理,那么心灵就像被迷雾所笼罩,无法找到方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强调了个人对于生活态度、智慧与节操的重视,以及对于世俗价值观的质疑。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除夜宿处州天宁寺
人言老去不如初,我爱初心老转无。
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杯盘甚简眠须早,礼数多宽拜要扶。
况复齁齁僧纸帐,鸡人不听禁庭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