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李 粹 伯 侍 御 母 夫 人 挽 章 宋 /吕 祖 谦 对 仗 峩 冠 日 ,鲸 牙 汹 九 渊 。堂 萱 不 改 色 ,台 柏 故 参 天 。共 识 吾 君 圣 。今 知 此 母 贤 。丁 宁 刘 子 □,□事 一 时 编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天(cān tiān)的意思:形容树木高大挺拔,直插云霄。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对仗(duì zhàng)的意思: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
峨冠(é guān)的意思:指戴着高高的帽子,象征显赫的地位或高贵的身份。
改色(gǎi sè)的意思:改变颜色或者改变态度、立场。
共识(gòng shí)的意思:
◎ 共识 gòngshí
[common understanding] 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
这个问题已经获得朝野的共识九渊(jiǔ yuān)的意思:指深不可测的地方,比喻极为深远或巨大的道理或境地。
堂萱(táng xuān)的意思:指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尊敬、友爱、和睦相处。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 翻译
- 峨冠的太阳高照,巨大的鲸鱼牙齿般凶猛深沉如九幽深渊。
厅堂里的萱草依旧鲜艳,庭前的柏树依然高耸入云。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君英明,现在又深知这位母亲的贤德。
叮嘱刘子,这些事迹应立即整理编纂。
- 注释
- 峨冠:形容头戴高冠。
日:太阳。
鲸牙:比喻深邃或凶猛。
汹:形容水势汹涌。
九渊:极深的水潭,象征深渊。
萱:萱草,古人常用来象征母爱。
不改色:颜色不变,形容萱草依旧鲜艳。
台柏:庭院中的柏树。
参天: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共识:共同的认识或意见。
吾君:我们的国君。
圣:圣明,指国君有智慧和美德。
此母:这位母亲。
贤:贤良,品德高尚。
丁宁:叮嘱,告诫。
刘子:可能是某人的名字。
□:此处可能缺失的文字。
一时编:立即或迅速编纂。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祖谦为纪念李粹伯的母亲而作的挽歌。从诗中可以看出,吕祖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对逝者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生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 这两句开篇就以壮丽的自然景象烘托出一股不凡的情怀。山峰如同戴冠的君子,巨石如鲸牙般挺立,显示了诗人对逝者高洁不屈的品格的赞美。
“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 这两句通过厅堂中的苔藓和庭院里的柏树不随季节改变颜色,形象地表达了逝者的坚贞不渝和高洁脱俗,如同古柏一般参天致远。
“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 这两句则直接点出李粹伯的母亲是一位德行高尚的女性。诗人通过“共识”一词,表明这不仅是个人所见,更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丁宁刘子□,□事一时编。” 最后两句则是对逝者生前的功业和事迹进行缅述,并将其永恒的贡献铭记在历史的篇章之中。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有待进一步解读。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格品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极高的敬意和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