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
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
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半分(bàn fēn)的意思:表示分割、分离、分开的意思,也可表示程度、数量的一半。
碧云(bì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晴朗的蓝天白云,形容景色美丽明朗。
碧鸡(bì jī)的意思: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像碧玉一样美丽。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魑魅(chī mèi)的意思:指邪恶的鬼怪,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人。
传法(chuán fǎ)的意思:传授法律、教育、技艺等知识和技能。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定当(dìng dàng)的意思:必定会,一定要
斗南(dòu nán)的意思:指南针指向南方。也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的方向或目标。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何得(hé de)的意思:指得到什么或明白什么的来源。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化儿(huà ér)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发生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或形态。
家世(jiā shì)的意思:指家族的世系和家族的声誉。
家妇(jiā fù)的意思:指女性在家庭中负责家务、照顾家庭成员的角色。也可指贤良淑德、勤劳贤惠的女性。
金马(jīn mǎ)的意思:指金色的马,形容马匹非常珍贵、出色。
老者(lǎo zhě)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南无(nā mó)的意思:表示虔诚地向佛祖或菩萨祈祷、礼拜或念诵佛号。
税驾(shuì jià)的意思:指皇帝御驾亲临,也泛指高官显贵的到来。
天章(tiān zhāng)的意思:指天地间的奇迹或非凡之事物。
文武(wén wǔ)的意思:文指文化,武指武力。文武表示文化与武力并重,既强调学问修养,又注重武艺技能。
我见(wǒ jiàn)的意思:指个人主观的看法或观点。
无两(wú liǎng)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二样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小阮(xiǎo ruǎn)的意思:形容人胆小怕事,不敢冒险。
学古(xué gǔ)的意思:学习古代的知识和经验。
云合(yún hé)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力量或规模。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只履(zhī lǚ)的意思:只穿鞋底,不穿鞋面。形容贫穷到只能勉强应付基本生活。
诸父(zhū fù)的意思:指众多的父亲,也可以指众多的长辈或前辈。
子路(zǐ lù)的意思:子路是一个古代人名,也是《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之一。成语“子路”用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才华出众,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造化儿(zào huà ér)的意思:指人的命运或境遇发生了意外的变化,通常是指由于某种机缘巧合而发生的奇妙变化。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感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学业与修养的一种自信与期许的诗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斗南无两刘,弟子半分鲁。”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的关系,以及对儒家学问的共同认同。接下来的“传法得其人,只履便西去。”则表达了对于能够承担和传播高尚文化之人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淡然于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天章蜀家世,生女如士虎。”这一句通过对蜀地一户人家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家族的英才辈出,女性亦具有非凡品格的景象。紧接着,“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道通而为一,何得区文武。”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修养与学问合一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界限(如文人与武将)的超越。
“子路冠雄鸡,初不妨学古。”此处通过孔子的弟子子路之事,强调了学习古代圣贤之道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西山厌魑魅,造化儿并苦。”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紧接着,“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则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行为的描述,再次强调了对个人修养与生活态度的重视。
“碧鸡金马间,遍我见诸父。”这一句中,“碧鸡金马”象征着高贵和尊荣,而“遍我见诸父”则表达了一种对先贤后圣的普遍尊崇之情。
“定当怜小阮,指与税驾所。”此处诗人通过对具体地名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自己生活环境和精神寄托的深刻感受。
最后,“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富贵鄙白首,长安在何处。”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的终极关怀。通过对“大刀头”(即权力与争斗)的不屑一顾,对“碧云合已暮”的静观,对“富贵鄙白首”的淡然,以及对“长安在何处”的迷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尘世浮华的超脱和对于心灵归宿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汇了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与个人生活态度于一体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揭示了一种对人生意义深刻的追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