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蝉吟(chán yín)的意思:指蝉鸣的声音,比喻诗词音韵悦耳动听。
桄榔(guāng láng)的意思:形容人言辞刻薄,毫不客气。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桑落(sāng luò)的意思:指太阳落下的样子,比喻事物的兴盛或人的精神状态的衰退。
纱巾(shā jīn)的意思:纱巾是指用纱织成的巾帕,比喻言辞轻柔、委婉。
书课(shū kè)的意思:指课本上的知识,学习书本知识。
太息(tài xī)的意思:太息是一个表示悲伤、叹息的词语,用来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或无奈。
相续(xiāng xù)的意思:连续不断地接续。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正方(zhèng fā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正派。形容人品高尚,言行端正。
- 翻译
- 洗完澡后,我拿着纱巾走出草堂,倚着一棵桄榔树。
蝉在古老的柳树上鸣叫,声音连绵不断,月光洒进幽深的小门,影子正好是方形的。
我常与僧人约好下棋,随着秋天的到来,身体逐渐恢复活力,夜晚读书的时间也渐渐变长了。
我知道桑叶落时是酿酒的好时节,只是叹息何时能办一场畅饮。
- 注释
- 浴罢:洗完澡后。
纱巾:用来擦身的细布。
桄榔:一种热带植物,常见于庭院。
蝉吟:蝉鸣叫。
古柳:年代久远的柳树。
幽扉:幽深的小门。
频约:常常约定。
僧棋:和尚下的棋。
书课:夜晚读书。
桑落:桑叶落下,指秋季。
篘酒:用桑叶发酵酿酒。
太息:叹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描绘了诗人浴后在草堂的闲适生活和对秋夜景色的感受。首句“浴罢纱巾出草堂”,写出了诗人洗浴后的清爽,步出草堂,形象生动。接着,“一枝瘦杖倚桄榔”描绘了他手执瘦杖,倚靠在桄榔树下的孤独身影,流露出淡淡的孤寂。
“蝉吟古柳声相续”通过蝉鸣与古柳的描写,渲染出秋夜的静谧和历史的沧桑感。月光“月入幽扉影正方”,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月影投射在门扉上,显得格外清晰。
“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对弈,读书度过的时光,随着秋天的到来,身体逐渐恢复,夜晚也显得更加漫长。最后两句“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诗人感叹桑叶落时正是酿酒的好时节,却感叹何时能有闲暇共饮,流露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忙碌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夕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