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岁暮怀人诗(其十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他对才华横溢之士的赞美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天边雄镇北门管”,以“雄镇”形容边疆重镇的威严与重要性,暗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需要这样的力量来守护。同时,“天边”二字则赋予了这一形象以广阔的背景,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次句“海内通儒东塾书”,将目光转向文化教育领域,以“通儒”赞誉那些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学者,他们如同东塾中的教书先生,不仅传授知识,更在精神层面启迪后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这里通过“海内”与“东塾”的对比,既展现了学者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也突出了他们在特定学术环境中的核心地位。
接下来的“膝下传经幕中檄”,进一步描绘了这些学者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家庭教育中也起到了传承知识、弘扬道德的重要作用。而“幕中檄”则可能暗指他们在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贡献,即在幕后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智谋支持,体现了他们作为智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
最后一句“数君才调有谁如?”直接表达了对这些杰出人物才能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怀念。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去人才辈出时代的追忆,也是对当前人才稀缺现状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国家、文化、教育、家庭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黄遵宪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春漫兴
久雨山色瘁,山行多厌人。
今朝偶开霁,殊觉青春新。
我行过林薄,小酌寻幽邻。
饮我白玉卮,坐我青松根。
浮云西北驰,飘飘风动琴。
清冷万籁阔,翠彩高嶙峋。
我欲御风去,高举淩嚣尘。
徘徊望天末,万里春氤氲。
拟秦楼初成弄玉赠萧史作赠伯友新昏
黄金为宇,白玉雕栏。与子同登,新昏孔欢。
旨酒既设,椒兰既焚。与子同登,亲恩主恩。
袅袅则鸣,彼箫之声。余为子和,与子同盟。
在禽为凤,妾也为皇。千载于飞,其鸣锵锵。
在木为琴,妾也为軨。下调高张,唯子所准。
君为衣袂,妾则为裳。君为明月,妾依其光。
千秋万岁,乐哉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