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临香浦,安花在接䍦。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抚弦(fǔ xián)的意思:指轻轻地拨弄乐器的弦,比喻娴熟地抚摸、操纵事物。
稷下(jì xià)的意思:稷下是指稷山下,原指齐国的稷山下,后来泛指学问渊博的地方或学府。
老师(lǎo shī)的意思: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
菽粟(shū sù)的意思:指农作物,也用来比喻基本生活资料。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文无(wén wú)的意思:指人没有文化知识,无法应对各种情况。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先哲(xiān zhé)的意思:指古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先贤。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耘耔(yún zǐ)的意思:指农耕时用耘耔翻耕土地,比喻努力耕耘、辛勤劳动。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黄太史(其二)》。诗中以稷下诸儒和荀子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学问的尊崇。首联“稷下诸儒在,苟卿最老师”点出稷下学宫的历史背景,荀子作为儒家大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接着,“斯文无菽粟,吾道望耘耔”两句,借以表达对学问与道德的重视,强调了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酌酒临香浦,安花在接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温馨氛围,通过饮酒赏花,寄托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最后,“琴中有先哲,相见抚弦时”则升华了主题,将友情与学问紧密结合,即使分别,心中仍存有共同追求的智慧与道德,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知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也蕴含了对学问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