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体美人四首·其四半截》
《四体美人四首·其四半截》全文
元 / 郑允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若个亭台绿水边,粉墙低处出婵娟

分明识得东风面,不见罗裙血色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婵娟(chán juān)的意思:形容月亮圆满明亮。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粉墙(fěn qiáng)的意思:指女子的闺房。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罗裙(luó qún)的意思:指女子穿着华丽的裙子,形容女子妖艳、矫揉造作的样子。

明识(míng shí)的意思:明智的知识和见识。

若个(ruò gè)的意思:形容态度或表情冷漠、不在意的样子。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血色(xuè sè)的意思:指红色或红得发紫的颜色,也可用来形容热烈、激烈的情感或气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若个亭台绿水边”,以疑问的语气引出画面,仿佛在询问何处的亭台坐落于碧波荡漾的水畔,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氛围。接着,“粉墙低处出婵娟”一句,通过“粉墙”与“婵娟”的对比,既展现了建筑的雅致,又赋予了景物以女性般的柔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分明识得东风面”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作一位识得人间万物之美的女子,形象地表达了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而“不见罗裙血色鲜”则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如同少女的罗裙一般鲜艳夺目,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

作者介绍

郑允端
朝代:元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生辰:1327 ~1356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猜你喜欢

赵州和尚赞

眼似鼓椎,头如木杓。欲识赵州,八十行脚。

(0)

宝陀三句·其一

宝陀一路,来来去去。撞著鳌头,风波无数。

(0)

达磨大师赞·其二

五天竺国,东震旦土。传佛心宗,无本可据。

无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

(0)

送日本国僧二首·其二

大舶浮空驾浪来,顶门有眼未曾开。

南山虎口翻身出,日本生成一祸胎。

(0)

铁笛倦长吹

铁笛倦长吹,虚空剑寒倚。

俯仰阴晴天,泰山不可视。

荡桨归白云,回首沧波里。

人生无百年,世事已如此。

既与荣辱同,兴废乃相似。

春风从何来,纷纷竞桃李。

至士本无心,误为诗所使。

纵步夕照间,养性在芳芷。

天涯一夜杜鹃愁,万里行人度湘水。

(0)

偶成

东风玉勒马蹄轻,多少游人上凤城。

燕子不来春寂寞,海棠花发近清明。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