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瞻彼南山诗·其六》
《瞻彼南山诗·其六》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四言诗

多士庶尹,群公百辟拜手稽首答扬休德

既醉既饱,慎思尔职。罔顾尔私,罔爱尔力。

惇忠祗敕,永奉丕则。立民之极,载祀千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手(bài shǒu)的意思:表示非常敬重、佩服或感谢某人。

百辟(bǎi pì)的意思:形容威力无穷,无所不能。

答扬(dá yáng)的意思:答扬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回答得体,回答恰当。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丕则(pī zé)的意思:指非常重要、有价值的事物。

千亿(qiān yì)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达到亿级别。

慎思(shèn sī)的意思:指谨慎思考、深思熟虑。

士庶(shì shù)的意思:指士人和庶民,泛指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庶尹(shù yǐ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次要官职的官员。

休德(xiū dé)的意思:指停止斗争,休养生息

扬休(yáng xiū)的意思:扬:提起、宣扬;休:停止、中断。形容人不再宣扬自己的长处或取得成就后不再继续努力。

载祀(zǎi sì)的意思:指承载祭祀祖先的仪式或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或朝廷大典,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气氛。开篇“多士庶尹,群公百辟”表明了参与者众多,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接着“拜手稽首,答扬休德”则展示了一种尊卑有序、礼仪之严的场景,每个人都恭敬地行礼,互相颂扬对方的美德。

诗人通过“既醉既饱,慎思尔职”传达了在宴会或庆典之后,更应该深思自己的职责,不应忘记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此后“罔顾尔私,罔爱尔力”则强调了公正无私的重要性,即便是个人能力或力量,也不应被私欲所蒙蔽。

在“惇忠祗敕,永奉丕则”中,诗人表达了对君主命令的忠诚与敬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长久遵守这些法则。最后,“立民之极,载祀千亿”则描绘了一种建立国家至高无上的美好愿景,这个国家能够承载起千万年的祭祀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盛会的描述,以及对个人责任与忠诚的强调,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朝廷生活与政治理念。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邺都行

汉家末运罹崩分,群雄割据乘风云。

曹氏提戈窃汉鼎,邺城草创淩天阍。

京邑横跨西山趾,楼台半出漳河水。

呼吸风云百万师,指顾山河五千里。

战罢归来校文士,草檄徵词各称美。

列坐既多能赋人,西园亦有佳公子。

邺都歌舞日纷纷,建安词赋气淩云。

北堂艳妓输乔女,南国佳人让洛神。

只谓千秋终宴乐,谁知转眼成灰尘。

人间幸有三分业,地下曾无九锡文。

兴亡今古一飞鸿,豪杰经营总是空。

铜爵台基沦蔓草,芙蓉园馆委秋风。

若道繁华无寂寞,试问当年安汉公。

(0)

东征从军行·其五

自我徂殊域,悠悠滞东鄙。

本为辑鳞介,由来徵楛矢。

久知皇极尊,宁复问箕子。

夷国日丧乱,王师费经纪。

何时咏栗薪,荣我东归士。

(0)

东征诗·其二

皇灵震兮穷海外,征不庭兮静殊类。

甲旅悦兮从公迈,封鲸鲵兮戢鳞介。

加日出兮极地界,标穹碣兮际荒裔,异域来兮嘉王会。

(0)

乌镇道中怀邑大夫熊养素

谁谓牛刀试武城,操持冰檗羡君清。

礼贤不愧宓子贱,驭下堪侔乔智明。

曾庆椿萱同寿恺,漫期兰桂播芳声。

分携轸忆琼瑶意,故记俚章对短檠。

(0)

重阳日林玉之潘子美谢宗吉同登粤秀山谢携林归

九日移居粤秀台,酒倾玉露共徘徊。

黄花已泛三秋菊,白雪重期腊月梅。

节序多裁词客赋,劝酬时酌妙龄杯。

参军帽落犹常事,谁伴东山折屐回。

(0)

明会典成赐宴礼部有述馆课

千官樽俎集南宫,万国车书此日同。

象魏双悬尧典礼,凤韶初叶舜丝桐。

金茎露湛传仙籞,兰署花深引上公。

最是主恩偏侍从,蓼莪长咏太平风。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