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泉皆眼,人言锡是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龙洞的神秘与庄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洞穴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巧妙融合。
“未锤三千级,先瞻丈六容。”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攀登至洞穴的艰难过程,仿佛需跨越无数台阶,而“丈六容”则暗示洞内供奉的佛像庄严宏大,令人仰望敬畏。
“无门窥法藏,有地立云踪。”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隐蔽与神秘,似乎连法藏之物都难以窥探,只有云雾缭绕之地才能寻得其踪迹,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我识泉皆眼,人言锡是龙。”诗人通过个人体验与他人传说,展现了对洞中泉水的不同解读,既有清澈透明的视觉感受,也有传说中的神龙赐予的神秘力量,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层次。
“隐松如可作,应许叩玄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洞中隐秘松林的向往,以及希望有机会深入探索,寻求更高深的真理或启示,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龙洞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刻的宗教与哲学思考,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达岭
两岩夹层云,线路争一指。
峰高不肯俯,偃蹇瞰天咫。
我行登顿疲,计险忘计里。
呼风马批耳,啮脚石排齿。
岚霭北条来,蛇蜒扑眉紫。
奇哉老太行,元气果不死。
忆在明中叶,三辅屯错峙。
建瓴俯神京,居庸列其趾。
时清牌堠疏,道古榛菅迤。
日昃聊停骖,秦城倚残雉。
同友园初秋夜坐
庭蕉冒檐舒,栖禽团竹聚。
秋气集萧斋,空濛散飞雨。
飒至衣乍凉,洒地点可数。
幽人居比邻,修夜杖频拄。
桦烛代凉蟾,山茶敌醇醹。
孤赏寡所欢,长言易为苦。
露葵实已繁,寒瓜藤欲㼌。
候虫不为秋,空阶何独语。
寄唐陶山明府
我生出处逢轗轲,交游落落晨星罗。
平生师友劳记忆,屈指独数湘南多。
冢宰刘公能爱士,礼曹谢客吾知己。
同官近复得萧郎,恰与唐侯成四美。
唐侯静者意有余,长安数载淹公车。
安仁竟作栽花县,文举尝为荐士书。
当时同是诸侯客,楚尾吴头远相隔。
邂逅相逢眼更青,蹉跎拙宦头俱白。
九日清歌戏马台,徐州幕府同追陪。
君愁车马行堤困,我苦文书满案堆。
去住因缘无定在,鸿泥雪爪随年改。
已留明月照吴天,忽送孤云落滇海。
临别多君赠别篇,行厨还顿石湖船。
公荣不饮情深矣,中叔羁游意惘然。
一载炎荒营薄禄,此身已饱蛮烟毒。
自别江南不可闻,潇潇暮雨吴娘曲。
请急行当返里门,故园松菊怆离魂。
衰亲弱弟知无恙,岁晚犹烦一致存。
《寄唐陶山明府》【清·尤维雄】我生出处逢轗轲,交游落落晨星罗。平生师友劳记忆,屈指独数湘南多。冢宰刘公能爱士,礼曹谢客吾知己。同官近复得萧郎,恰与唐侯成四美。唐侯静者意有余,长安数载淹公车。安仁竟作栽花县,文举尝为荐士书。当时同是诸侯客,楚尾吴头远相隔。邂逅相逢眼更青,蹉跎拙宦头俱白。九日清歌戏马台,徐州幕府同追陪。君愁车马行堤困,我苦文书满案堆。去住因缘无定在,鸿泥雪爪随年改。已留明月照吴天,忽送孤云落滇海。临别多君赠别篇,行厨还顿石湖船。公荣不饮情深矣,中叔羁游意惘然。一载炎荒营薄禄,此身已饱蛮烟毒。自别江南不可闻,潇潇暮雨吴娘曲。请急行当返里门,故园松菊怆离魂。衰亲弱弟知无恙,岁晚犹烦一致存。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5967c6e50b6b46894.html
题少鹤先生普陀山寺亭雅集图后
石湖去后六百载,粤山黯黮无光辉。
信知洞壑本非异,得名正以诗人诗。
一朝造物惧湮没,大搜宇内才无遗。
简尤拔隽命七子,以诗辟涤昌明之。
泉鸣激激入弦管,岚翠森森罗斝厄。
兴酣醉墨洒溪洞,一时吐尽胸中奇。
遂令中原好奇士,蹇裳各愿南荒驰。
披图仿佛见山色,更想如意还支颐。
欲问作图者谁子,图内诗人朱布衣。
竹西草堂宴集分得还字
言谢京洛游,养拙归溪山。
故人方开径,招邀喜我还。
邂逅诸君子,晤言适林关。
重寻白社盟,尚带黄尘颜。
临池识鱼乐,倚树觉鸟间。
昔年屋后笋,一一成竹竿。
霜叶渐飘落,秋花正斓斑。
不辞满觞酒,且追良辰欢。
梯云上高阁,洞庭露双鬟。
去去愿携手,蜡屐同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