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萧 关 唐 /张 蠙 出 得 萧 关 北 ,儒 衣 不 称 身 。陇 狐 来 试 客 ,沙 鹘 下 欺 人 。晓 戍 残 烽 火 ,晴 原 起 猎 尘 。边 戎 莫 相 忌 ,非 是 霍 家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戎(biān róng)的意思:指边疆上的戎族。
不称(bù chēng)的意思:不适当,不得体,不合规矩。
称身(chèn shēn)的意思:合适;适宜;合身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家亲(jiā qīn)的意思:指家族亲戚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帮助、关心和支持。
儒衣(rú yī)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衣服,比喻儒家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沙鹘(shā hú)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水上行动迅速灵活。
试客(shì kè)的意思:指试探性地招待客人,以考察其品行、才能等。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晓戍(xiǎo shù)的意思:晓戍是指黎明时分守卫边境的军队。
原起(yuán qǐ)的意思: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 翻译
- 离开萧关向北行,儒生的服装不合身。
陇地狐狸试探客人,沙漠中的鹘鸟欺凌过路人。
拂晓时分,烽火已残,晴朗原野上扬起猎尘。
边疆的将士们,请不要彼此猜忌,我并非霍去病那样的显赫家族成员。
- 注释
- 得:到达。
萧关:古代边关名。
儒衣:儒生的服装。
称身:适合。
陇狐:陇地的狐狸,可能象征敌人。
试客:试探陌生人。
沙鹘:沙漠中的猛禽。
欺人:欺负、侵犯。
晓戍:清晨守卫。
残烽火:残留的烽火信号。
猎尘:打猎时扬起的尘土。
边戎:边境的士兵。
相忌:相互猜忌。
霍家亲:霍去病家族,指显赫的军事世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两句表明诗人穿越萧关后,感受到了严寒的气候,以至于厚重的儒家服饰也无法御寒。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接下来的"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则展现了边塞生活中的险恶。"陇狐"可能指的是边塞地区的野兽,用以比喻敌对势力的侵扰;"沙鹘"则是沙漠中的鸟类,这里用来形容敌人的狡猾和不可预测性。这两句强调了战争环境下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第三、四句"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描绘了一场战斗的景象。"晓戍"指的是清晨的守望台,"烽火"则是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火光,这里用"残"字形容可能是一场战事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的氛围;而"晴原起猎尘"则写出了战事中人马奔走所引起的尘土飞扬,强调了战争的激烈和混乱。
最后两句"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表达了一种超越恩怨与家族仇恨的情感。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诗人提倡一种超脱的态度,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以及对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