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毛(bù máo)的意思:形容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庄稼;比喻事物没有成效,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
关右(guān yòu)的意思:关右是指中国古代的两个地区,关中和陇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地理位置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
毫忽(háo hū)的意思:形容非常轻微的忽视或疏忽。
佳句(jiā jù)的意思:佳句是指优美的句子或诗句,具有艺术性和表达力。
毛人(máo rén)的意思:指战争中的士兵,也泛指平民百姓。
濡毫(rú háo)的意思:用湿毛笔写字,比喻笔力优美流畅。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世态(shì tài)的意思:指社会上的风气、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态度和表现。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县令(xiàn lìng)的意思:指官职较低的官员,也用来形容地位低下的人。
炎凉(yán liáng)的意思:炎凉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为炎热和凉爽。它可以形容天气,也可以形容人的心情或情感。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一纪(yī jì)的意思:指一百年,也可以表示很长的时间。
只道(zhī dào)的意思:只知道、只认为
- 翻译
- 洋州太守骑着双轮马车,曾在渭水之畔留下优美诗句。
时隔十年,他又在关右地区题写诗篇,但新作刚成,还未被人赏识。
忽然听到山僧的建议,他提笔之际需留意可能的责难。
人们常认为士大夫只关注世俗之事,殊不知世态炎凉,连偏远之地的人也有所感知。
- 注释
- 洋州太守:指地方官员。
驻:停留。
双轮: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佳句:优美的诗句。
渭水:古代中国河流,位于陕西。
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关右:古代地区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西部。
节:诗篇或文章。
屋间尘:未被注意的新作。
濡毫:沾湿笔尖。
山僧:山中的和尚。
题柱:题写在柱子上,此处指创作。
县令:地方长官。
衣冠:古代士大夫的代称。
世态:社会风气。
炎凉:冷暖人间,形容世事变迁。
不毛人:偏远地区的人,比喻不受关注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题为《西距渭南二十里有佛祠曰梁田其主僧守遂者引予登阁久之欲题名屋壁守遂遽阻曰有榜谕恐得罪于邑大夫愿勿题又阁有韩玉汝赴洋州日留题诗板而书字犹新询于守遂曰前日韩将漕本道亦邑宰令写之诗也因感世态而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到访佛祠,欲题诗于壁,却被僧人守遂劝阻,因为有官府的规定。诗人由此联想到前人韩玉汝也曾在此留下诗作,而今这些遗迹尚存,不禁感慨世态炎凉,即使是达官贵人,其荣辱兴衰也如同不毛之地的草木,无常且易逝。整首诗通过叙述事件和对比,表达了对人世变迁和世态炎凉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谷园怀古
在富莫骄奢,骄奢多自亡。
为女莫骋容,骋容多自伤。
如何金谷园,郁郁椒兰房。
昨夜绮罗列,今日池馆荒。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
美人抱义死,千载名犹彰。
娇歌无遗音,明月留清光。
浮云易改色,衰草难重芳。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
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
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