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巢岂安,剑头炊易伤。
乃知三亩耕,此策为最良。
脱粟众所食,万钱谁得尝。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徜徉(cháng yáng)的意思:指闲适自在地行走或游玩,心情舒畅,不受拘束。
得失(dé shī)的意思:指获得和失去,得到和失去的对比。
短长(du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长度短或长。
饭蔬(fàn shū)的意思:指平常的饭菜、蔬菜,意味着平淡的生活。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膏粱(gāo liáng)的意思:指享受奢侈生活,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务正业。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贵人(guì rén)的意思:指对个人有帮助、有重要影响的人。
果腹(guǒ fù)的意思:指吃饱肚子,满足饥饿感。
寒士(hán shì)的意思:寒士指的是贫穷的人,也可以指没有地位、没有权势的人。
厚味(hòu wèi)的意思:指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作品或表演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风味。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祸殃(huò yāng)的意思:指灾祸、祸患。
均一(jūn yī)的意思:平等,一致
藜藿(lí h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关系疏远,不亲近。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岂安(qǐ ān)的意思:不安,不能安心。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脱粟(tuō sù)的意思:摆脱束缚或限制,获得自由或解放
危机(wēi jī)的意思:指危险和困难的关键时刻。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壬午秋日观桥刈获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农民劳作与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富贵与寒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思考。
首句“胡马嘶北风”,借用了胡马在北风中嘶鸣的形象,象征着远方的游子,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游子思故乡”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富贵人所羡,危机亦难防。”这两句转折,指出富贵虽令人羡慕,但其中隐藏的风险和危机也不容忽视。富贵生活背后可能潜藏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健康问题、道德滑坡等。
“幕上巢岂安,剑头炊易伤。”进一步比喻,幕上的鸟巢不稳定,如同富贵生活的脆弱性;剑头炊饭容易受伤,暗示富贵生活中的危险和不安全。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富贵生活的不稳定性。
“乃知三亩耕,此策为最良。”诗人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耕种三亩土地是最稳妥的选择。这不仅体现了对简单、稳定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劳动价值的认可。
接下来,“寒士但藜藿,肉食馀膏粱。”通过对比寒士和富贵者的生活,强调了物质条件的不同。寒士虽然生活简朴,仅能享用藜藿(粗粮),但这种生活相对稳定、无忧。
“脱粟众所食,万钱谁得尝。”进一步强调了贫富之间的差异,指出普通百姓日常食用的脱粟(糙米)是大众共有的食物,而万贯家财也无法享受到这些简单的美味。
“终然均一饱,果腹俱徜徉。”最后两句总结,无论富贵还是寒士,最终都能达到温饱的状态,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即无论物质条件如何,满足基本需求后,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以及对简单、稳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暝倚蒲团挂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
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太阳。
笠泽道人高古,文章白发萧条。
欲问勒铭遗墨,应书水府鲛绡。
马当一曲孤烟,人物于今眇然。
不见绕篱黄菊,谁收种秫圭田。
不见鲁公断石,谁家为础为杠。
笔法锥沙屋漏,心期晓日秋霜。
畏畏佳佳石谷水,冬冬隆隆山木风。
炉香四百六十载,开山者谁梁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