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砚行》
《石砚行》全文
元 / 元淮   形式: 古风

溧阳渺渺红尘杳,讼牒簿书何日了?

日斜犹自未休衙,欲寝楼头已催晓。

政出多门扰扰,休誇金印大如斗。

不见古人惜砚如惜圭,端溪妍丑不齐

此来囊中无一锥,但携石砚亲随

官罢奚奴归去,浓磨香墨赋樵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不齐(bù qí)的意思:不平衡;不统一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端溪(duān xī)的意思:指站在溪边,端着水往前走。比喻做事情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多门(duō mé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官罢(guān bà)的意思:指官员被罢免或撤职。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金印(jīn yìn)的意思:指皇帝的印章,也泛指权力和地位。

楼头(lóu tóu)的意思:楼头指的是位于楼房顶部的部分,也可以引申为最高的位置或最前沿的地方。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亲随(qīn suí)的意思:亲近跟随。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石砚(shí yàn)的意思:指古代书写用的石制笔洗。

讼牒(sòng dié)的意思:指作为诉讼的证据而提供的文件。

奚奴(xī nú)的意思:指受人欺压、奴役的人。

香墨(xiāng mò)的意思:形容文笔优美、书法墨迹清新、精彩纷呈。

妍丑(yán chǒu)的意思:形容美丽和丑陋并存,既有妍丽的一面,又有丑陋的一面。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政出多门(zhèng chū duō mén)的意思:指一项事务需要经过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参与才能决策或完成。

鉴赏

这首《石砚行》由元代诗人元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砚的珍贵与诗人的生活情趣。

首句“溧阳渺渺红尘杳”,以溧阳为背景,描绘出一片远离尘嚣的宁静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向往清静的心态。接着“讼牒簿书何日了?”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繁琐政务的厌烦,渴望摆脱官场束缚的心声。

“日斜犹自未休衙,欲寝楼头已催晓。”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忙碌至夜深仍未能休息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政出多门空扰扰,休誇金印大如斗”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虚伪,讽刺了那些追求权势的人。

接下来,“君不见古人惜砚如惜圭,端溪妍丑纷不齐。”诗人通过对比古人对砚台的珍视与现代官场的浮躁,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怀念。紧接着“此来囊中无一锥,但携石砚作亲随”一句,展现了诗人即使在贫困中也坚持自我,以石砚为伴,体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最后,“官罢奚奴背归去,浓磨香墨赋樵溪。”诗人想象自己卸下官职,与仆人一同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以浓墨香纸赋诗于溪边,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传统美德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元淮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元淮
朝代:元   字:国泉   号:水镜   籍贯:抚州临川

抚州临川人,字国泉,号水镜。世祖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有《水镜集》。
猜你喜欢

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六晓光亭

东面双峰缺,遐瞻万里平。

朝朝沧海日,先向此中明。

(0)

琅邪三十二咏·其五白云亭

路作两岐分,亭多聚白云。

无心本无恋,于此尚纷纷。

(0)

和宝严阁

佛宫高阁踞城东,巾履閒来面碧峰。

风却云头护清景,春催柳眼作先容。

溪傍几簇红梢露,竹外谁家翠幕重。

玉局棋收归路近,昏鸦惊溃一声钟。

(0)

凌翠阁·其一

凌翠阁,翠光寒不落。

公事馀閒日日来,檐前好鸟无惊作。

(0)

自和

将旦云天惨,前瞻使旆高。

田翁持火走,山鸟向人号。

自哂折腰久,谁怜负弩劳。

解从归去乐,空愧不如陶。

(0)

舍绮霞阁五首呈石丈职方·其二水中亭

回环水面碧于蓝,晓夕清虚万象涵。

佳趣不容为独揽,史君横彴在亭南。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