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言馀事,唯云了即休。
定后窗行鼠,餐时壁下猴。
自无求相意,焉用钓文钩。
此诗《陶石篑书至》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其内容深邃,意境深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不复言馀事”,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对尘世琐碎之事的厌倦与疏离,不再去谈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接着“唯云了即休”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一切事情都应以结束为最终目标,无需过多的纠结与执着。
“山川销断案,花鸟罢春秋”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山川、花鸟与人间的事务相对比,暗示着诗人认为自然界的规律与人事的纷扰相比,显得更为简单、纯粹。山川的四季更迭如同断案一般,花鸟的生长与凋零也似乎不再遵循春去秋来的传统周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定后窗行鼠,餐时壁下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描述夜晚窗边老鼠的活动和用餐时间墙角猴子的觅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这些小动物的行为看似随意,实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适应能力,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变故时,应当保持平和与从容的态度。
最后,“自无求相意,焉用钓文钩”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认为没有必要追求外在的名声与地位(“求相意”),因为这些不过是虚幻的表象,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焉用钓文钩”)。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高度赞美,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哲学思想。
君来入幕恰三年,我幸投闲识此贤。
婉画时时因事见,素风凛凛信家传。
易林律本君须寄,月窟天根语未圆。
问讯难兄无恙否,相忘千里各瀛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