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
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
不失(bù shī)的意思:不丢失,不减损。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愤悱(fèn fěi)的意思:形容愤怒悲痛到极点,心情极度悲伤不安。
负文(fù wén)的意思:指文章或书籍中的错误、谬误之处。
高辞(gāo cí)的意思:高超的辞章,指文章或辞章的水平、境界很高。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孔鸾(kǒng luá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出众,非凡出色。
领略(lǐng lüè)的意思:领会、体会、理解。
孟子(mèng zǐ)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天得(tiān de)的意思:指得天独厚、天生的优势或福分。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一家(yī jiā)的意思:指整个家庭,也可指一个行业或组织的全部成员。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枳棘(zhǐ jí)的意思:指困难或险阻
自私(zì sī)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
自释(zì shì)的意思:自我解释,自己给自己解释。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上司马迁遭遇不幸的同情和赞赏。司马迁因陷入李陵之狱,被迫接受宫刑,其身遭受严重摧残,但他依然坚持完成《史记》的撰写。
诗中的“孔鸾负文章,不忍留枳棘”指的是司马迁背负着他的文学作品,无法容忍那些尖锐如刺的困难和障碍。"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形象地描绘了司马迁在极端痛苦中依旧保持冷静,从容进食的情景。
“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表明他完成《史记》是为了留给后世,而他的内心的愤懑和不满,只能通过作品来稍许发泄。"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则强调了司马迁的文学成就超越了一般家族,是他个人的高远志向所达到的高度。
“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这句话中的“樊父”指的是司马迁,他虽然遭遇极端不幸,但他的品行和直率如同儒家圣人孟子的教诲,未曾有所亏欠。"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则批评了那些用小聪明来欺骗他人的行为,认为司马迁遭受的不幸远超过了他们的小伎俩。
整首诗通过对司马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文学成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司马迁深切的同情和敬佩,同时也反映出王安石自己面对政治挫折时的坚持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