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相(bài xiàng)的意思:指拜访官员,特指恭敬地拜见宰相。
蚕麦(cán mài)的意思:指虚假的东西,形容虚伪、做作。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德化(dé huà)的意思:指通过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使人的品德得到提高。
端的(duān dì)的意思:真正的,确实的,真实可信的
龚黄(gōng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物体的颜色黄而发亮。
公行(gōng xíng)的意思:公正行事,不偏袒任何一方。
广厦(guǎng shà)的意思:广厦是指宽敞而高大的房屋,也可以比喻宏伟的建筑物或庞大的机构。
韩柳(hán liǔ)的意思:形容人的外貌或风度优雅、文雅。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还拜(hái bài)的意思:表示对别人的恩情感激,表示感谢之情。
明蟾(míng chán)的意思:指明夜间的明亮的月亮。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亮。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天教(tiān jiào)的意思:指天意、天命,表示某种事情是天意所在,无法改变。
文风(wén fēng)的意思:指作品的风格或表达方式。
相门(xiāng mén)的意思:指同辈之间互相称呼、对待。
宣德(xuān dé)的意思:指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主张。
薰蒸(xūn zhēng)的意思:用热气或药物的蒸汽使物体变热或变软。
再生(zài shēng)的意思:再次出现或复活
遭逢(zāo féng)的意思:遭遇,遇到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 翻译
- 上天安排我有幸遇见古歙这个地方,和煦的气候让蚕麦丰收。
再次见到像龚黄一样的贤能官员推行宣德教化,这里又如韩柳般振兴文学风气。
无数的宽敞房屋为大家共享,明亮的月亮普照千里的土地。
真正的宰相之家还将诞生宰相,如同鲁公接续周公的使命。
- 注释
- 古歙:古徽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和气:指温和的气候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龚黄:龚遂、黄霸,汉代以政绩卓著的官员。
宣德化:宣扬德政,推行教化。
韩柳:韩愈、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万间广厦:形容众多的房屋。
明蟾:明亮的月亮,象征团圆和光明。
相门:宰相家族。
鲁公:指宋代的鲁肃公,此处可能象征有为的官员。
周公:周公旦,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此处可能象征高尚的治国理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上赵相公(其一)》。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德、赞美盛世之作。
诗中的“天教古歙巧遭逢”,表达了对自然秩序与人间福祉的期待,"和气薰蒸蚕麦丰"则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农事兴隆的景象。这里的“和气”指的是和谐温润的天气,而“薰蒸”则形容春日阳光的温煦,"蚕麦"代表了农作物的繁荣。
接着,“重见龚黄宣德化,再生韩柳振文风”,诗人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提及,表达了希望恢复古代圣贤之道和文学艺术的高峰。这两句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再生的愿望,其中“龚黄”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龚孙陈(龚遂)和黄石公(黄仙公),代表着德行与智慧;而“韩柳”则是唐代文学巨匠韩愈与柳宗元,象征着文风的复兴。
诗的后半部分,“万间广厦人人共,千里明蟾处处同”,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万间广厦人人共"表达了一种公共空间的和谐与分享,而“千里明蟾处处同”则形容了夜空中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普遍而统一的文化认同。
最后,“端的相门还拜相,鲁公行即继周公”,诗人通过对古代贤相的尊崇,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官僚品格的追求。这里的“端的相门”指的是理想中的良好的宰相之家,而“鲁公行即继周公”则是希望今人的行为能够像春秋时期的鲁宣公和西周初年的周公孔子一样,成为后世楷模。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文化上的追求与政治上的理想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对古代圣贤之道与文学艺术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恢复传统美德和实现太平盛世的深切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王元渤自湖楚归赠之
南池荷叶叠青钱,玉山门外君著鞭。
南池荷叶成青伞,问君东游何当返。
闻道湖州又楚州,旧隐故乡宜款款。
清晨剥啄叩我门,我不出门非是懒。
不知何物苦相干,能令人热令人寒。
偶然脱命冰炭里,至今体不胜衣冠。
溪流落尽才如带,想见南池空聚块。
更无小鸭睡枯荷,况有红妆依翠盖。
眼看物变惜年光,明月黄花盍举觞。
知有中秋恐无分,须君满意作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