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鸡(bì jī)的意思: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像碧玉一样美丽。
承家(chéng jiā)的意思:接受家族的传承,继承家业。
地分(dì fēn)的意思:指地位、身份、等级的差别。
分铜(fēn tóng)的意思:分割铜块
甘棠(gān táng)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指美好的团聚或相聚。
瑰姿(guī zī)的意思:形容美丽的姿态或容貌。
家学(jiā xué)的意思:家庭教育的学问,指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学习。
使节(shǐ jié)的意思:指派出使者前往他国,进行外交活动或传递信息的行为。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外甸(wài diàn)的意思:指与中心城市相对的远离城市的地方,也可比喻远离权力中心的地位或职位。
五字(wǔ zì)的意思:指由五个字组成的词语,也可以指五个字的成语。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萦带(yíng dài)的意思:指事物缠绕、环绕,形成连绵不断的样子。
执法(zhí fǎ)的意思:指执行法律、规章等的行为。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紫宸(zǐ chén)的意思:指皇帝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宫殿。
五字诗(wǔ zì shī)的意思:指用五个字组成的诗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
-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题为《送分守郑公升滇南宪使》。诗中描绘了郑公的风度与才华,以及其即将前往滇南担任宪使的场景。
首句“郑公萧散著瑰姿”,以“萧散”形容郑公的洒脱不羁,而“瑰姿”则赞美其非凡的风采。接着,“政暇常裁五字诗”点出郑公不仅政务繁忙,亦能于闲暇之余创作五言绝句,展现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天入碧鸡持使节,地分铜柱见蛮碑”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郑公比作手持使节的使者,穿越碧鸡山,踏遍蛮荒之地,象征其即将前往的滇南地区。同时,通过“铜柱”和“蛮碑”等意象,描绘出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痕迹,寓含着对郑公此行的期待与敬意。
“书萦带草承家学,庭倚甘棠寄后思”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郑公的个人品质与情怀。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学问,更在庭院中植下甘棠树,寄托着对未来子孙的期望与思念,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最后,“执法只今临外甸,履声还动紫宸知”表达了对郑公即将赴任的肯定与祝福。他作为执法者,如今将亲临边远之地,其行动必将引起朝廷的关注。这里的“紫宸”借指皇宫,暗示郑公此行的重要性和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郑公形象的描绘与对其即将前往滇南任职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国家边疆治理的深切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