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王搆曾台,乃与云梦邻。
赵魏方幸祸,况此狼虎秦。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耕夫(gēng fū)的意思:指农民,特指从事耕种工作的农夫。
激清(jī qīng)的意思:形容非常清晰、明白。
藉以(jiè yǐ)的意思: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
沮溺(jǔ nì)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困惑。
狼虎(láng hǔ)的意思:形容凶猛残暴的人。
三楚(sān chǔ)的意思:指愁苦、痛楚、辛酸,形容心情忧愁或痛苦不堪。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以前(yǐ qián)的意思:以前表示过去的时间,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
云梦(yún mèng)的意思:指虚幻的梦境或幻想。
枕藉(zhěn jiè)的意思:指以他人为支撑或依靠的境地或事物。
七十二(qī shí èr)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量繁多。
社稷臣(shè jì chén)的意思:指忠诚于国家、君主的臣子,也用来形容忠诚于职责、事业的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咏古(其八)》。诗中以楚庄王构筑曾台,与云梦相邻,东至洞庭石,西接涔阳,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地理景象。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历史,指出赵魏正遭受祸患,而楚地更是面临狼虎般的秦国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到有七十二位谏臣前赴后继,向君主陈情,但最终未能改变局势。
诗人进一步反思,认为并非只有耕夫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即使是三楚之地,也未必没有能人。他引用了沮溺流的故事,暗示那些虽不显山露水却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现实的隐喻,表达了对忠诚谏言者的敬仰,以及对国家人才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