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见 物 便 见 心 宋 /张 伯 端 见 物 便 见 心 ,无 物 心 不 现 。十 方 通 塞 中 ,真 心 无 不 遍 。若 生 知 识 解 ,却 成 颠 倒 见 。睹 境 能 无 心 ,始 见 菩 提 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倒见(dǎo jiàn)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转变出现了与预料相反的情况。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能无(néng wú)的意思:能力无限,无所不能。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生知(shēng zhī)的意思:指通过实际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
识解(shí jiě)的意思:
犹见识,见解。《北齐书·永安王浚传》:“ 文宣 末年多酒, 浚 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彼无识解,不知远大。”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得 茗柯 一发其旨,而斯诣不灭,特其识解虽超,尚未能尽穷底藴。”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物心(w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思和意念与外界物体有关,即心思物理化的情况。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真心(zhēn xīn)的意思:真诚的心意,真心实意
知识(zhī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广博,涵盖面广,深度深。
- 注释
- 见:看见。
物:事物。
心:内心。
无物:没有事物。
十方:四方上下,泛指所有方向。
通塞:畅通或阻塞,这里指环境变化。
真心:真实的本心。
无不遍:无所不在。
若:如果。
知识解:认知和理解。
颠倒见:颠倒的认知观。
睹境:面对情境。
无心:不动之心。
始:才。
菩提面:觉悟的面貌。
- 翻译
- 见到事物就能看到内心,没有事物时内心也无所不在。
在四方上下的一切环境中,真实的本心无所不包。
如果只有认知和理解,反而会陷入颠倒的认知观。
面对情境能保持一颗不动之心,才能展现真正的觉悟面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它体现了佛教中“即心即道”的思想。诗中的“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表达了一种直接以心观物,从而领悟真理的心境。这也契合了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则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心灵状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以及这种追求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
然而,“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警示我们,对于知识的执着与分辨可能导致对真相的误解。这里的“颠倒见”指的是由于概念和知识的束缚,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最后,“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则是说,当我们能够超脱对外界事物的执着,无心地观察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佛教中的“菩提”,即觉悟之道。这里的“菩提面”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实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心”的探讨,展现了禅宗中关于觉悟和修行的一种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知识与认知,直接触达内在的心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眷眄情无恨,优容礼有馀。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
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月且回车。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