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释普度   形式: 偈颂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坐底坐,立底立。触目遇缘,更非他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性(běn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固有的、不易改变的本质和特征。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何殊(hé shū)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了得(liǎo de)的意思:形容某种程度或水平超过一般,非常出色或厉害。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实是(shí shì)的意思:真实、确实

殊别(shū bié)的意思:不同,有所区别

斯人(sī rén)的意思: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性空(xìng kōng)的意思:指人的性情或行为空虚无实,没有实质内容或价值。

遇缘(yù yuán)的意思:遇到缘分;有缘分相遇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普度所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空"和"见"的深刻理解。首句"见身无实是佛见",强调观察到自我和身体的虚幻本质,即认识到一切法无自性,这是佛教中修行的重要一步,也是接近佛性的境界。"了心如幻是佛了"进一步阐述,了解心念的虚幻不实,就能达到佛的智慧。

"了得身心本性空"点明了修行的目标,即认识到身心的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的,这与佛的境界并无差别。最后一句"斯人与佛何殊别",提出这样的修行者与佛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已经达到了涅槃寂静的境地。

"坐底坐,立底立",看似寻常的起居动作,实则寓含了禅定中的自在无碍,无论静坐还是站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觉知。"触目遇缘,更非他物",则表明修行者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以空性观照,不被外在所束缚,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中关于空性和觉知的禅修理念,体现了禅宗的直观与实践并重的特点。

作者介绍

释普度
朝代:宋

释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通禅师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猜你喜欢

米元章海岳诗帖赞

海岳之东西,见于印而验于碑。

观乎此诗,景与物随。

于虖噫嚱,此皆是也,夫岂复有今是而昨非。

江汤汤其不移,山窿窿其不亏。

登兮览兮,予言其如之。

(0)

右军遣信帖赞

笔健而奇,而纸素犹近时。

彼摹者吾不能知其为谁。忘筌与蹄,庶几得之。

(0)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其一

啄木侵云起,流金正日中。

涧深犹断港,山崦略无风。

自是人来去,何关暑蕴隆。

羲皇正高卧,多愧北窗翁。

(0)

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其二

步壑斗堪摘,登楼云与齐。

未应随日涉,犹欠乐天题。

旧览开青眼,新编写赫蹄。

便须联和轴,寄我小山西。

(0)

舞鹤四绝·其三

临皋亭下翩跹客,缟袂玄裳忆旧游。

推户惘然寻不见,笛声犹认紫貂裘。

(0)

宫词一百首·其三十一

绣旗城上展黄龙,万岁欢传万垒同。

霹雳一声妖彗殒,捷书清曙入行宫。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