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性(běn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固有的、不易改变的本质和特征。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何殊(hé shū)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了得(liǎo de)的意思:形容某种程度或水平超过一般,非常出色或厉害。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实是(shí shì)的意思:真实、确实
殊别(shū bié)的意思:不同,有所区别
斯人(sī rén)的意思: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性空(xìng kōng)的意思:指人的性情或行为空虚无实,没有实质内容或价值。
遇缘(yù yuán)的意思:遇到缘分;有缘分相遇
-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普度所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空"和"见"的深刻理解。首句"见身无实是佛见",强调观察到自我和身体的虚幻本质,即认识到一切法无自性,这是佛教中修行的重要一步,也是接近佛性的境界。"了心如幻是佛了"进一步阐述,了解心念的虚幻不实,就能达到佛的智慧。
"了得身心本性空"点明了修行的目标,即认识到身心的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的,这与佛的境界并无差别。最后一句"斯人与佛何殊别",提出这样的修行者与佛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已经达到了涅槃寂静的境地。
"坐底坐,立底立",看似寻常的起居动作,实则寓含了禅定中的自在无碍,无论静坐还是站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觉知。"触目遇缘,更非他物",则表明修行者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以空性观照,不被外在所束缚,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中关于空性和觉知的禅修理念,体现了禅宗的直观与实践并重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