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笛起寒洲,传声到暝楼。
万里家何所,三年戍未休。
传声(chuán shēng)的意思:传递声音,传播信息,传言流传。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年头(nián tóu)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特指某一事件、情况或状态发生或持续的时间。
人元(ré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本质或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霜月(shuāng yuè)的意思:霜月指的是农历十月,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寒冷,霜冻开始出现。
听者(tīng zhě)的意思:指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经验的人。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这首诗名为《塞笛》,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作品。诗中以孤笛声作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边塞军旅的画面。"孤笛起寒洲",形象地刻画了笛声在寒冷的洲渚上空回荡,孤独而凄清。"传声到暝楼",进一步展现笛声穿透夜色,直达戍楼的情境。
"吹人元不怨",表面上说吹笛之人并无怨言,但接下来的"听者自生愁"则暗示了听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无尽的忧虑。"万里家何所"表达了戍卒对家乡遥远的思念,"三年戍未休"则揭示了他们长期在外征战的艰辛。
最后两句"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通过霜月和白发的意象,强烈地传达出时光流逝和青春消逝的感慨,以及戍卒们因战事而耽误青春的无奈与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边塞戍卒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艰辛,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和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