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笛》
《塞笛》全文
宋 / 释文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孤笛起寒洲,传声到暝楼。

人元不怨,听者自生愁。

万里家何所,三年戍未休。

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āi
sòng / shìwénxiàng

hánzhōuchuánshēngdàomínglóu

chuīrényuányuàntīngzhěshēngchóu

wànjiāsuǒsānniánshùwèixiū

shíshuāngyuèxiàbáiquèshǎoniántóu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传声(chuán shēng)的意思:传递声音,传播信息,传言流传。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年头(nián tóu)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特指某一事件、情况或状态发生或持续的时间。

人元(ré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本质或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霜月(shuāng yuè)的意思:霜月指的是农历十月,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寒冷,霜冻开始出现。

听者(tīng zhě)的意思:指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经验的人。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名为《塞笛》,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作品。诗中以孤笛声作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边塞军旅的画面。"孤笛起寒洲",形象地刻画了笛声在寒冷的洲渚上空回荡,孤独而凄清。"传声到暝楼",进一步展现笛声穿透夜色,直达戍楼的情境。

"吹人元不怨",表面上说吹笛之人并无怨言,但接下来的"听者自生愁"则暗示了听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无尽的忧虑。"万里家何所"表达了戍卒对家乡遥远的思念,"三年戍未休"则揭示了他们长期在外征战的艰辛。

最后两句"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通过霜月和白发的意象,强烈地传达出时光流逝和青春消逝的感慨,以及戍卒们因战事而耽误青春的无奈与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边塞戍卒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艰辛,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释文珦

释文珦
朝代:宋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猜你喜欢

自入晋阳道,关河秋欲过。

树疏云影薄,月满夜光多。

声切邻家杵,寒侵客袂罗。

西风南去雁,为落玉山阿。

(0)

太平

太平溪上客舟过,坐听沧浪醉里歌。

无数落花随水去,前山风雨夜来多。

(0)

宫怨·其三

暑簟瞢腾午漏长,分明梦里见君王。

起来戏折宜男草,燕语双双傍画梁。

(0)

次韵何湖东见寄

三冬文史粗酬意,千里音书慰所知。

秋水梦陪菰米饭,春园惭负杏花枝。

平生温饱元非志,前辈经纶自有基。

心许扁舟同晚节,藕花风北水东涯。

(0)

得告后用范以载侍御卢沟壁间韵

病思无端鬓有华,乞身刚喜得还家。

缘深云梦泽中水,心醉武陵溪上霞。

谙道岂真须老骥,入林聊复羡归鸦。

东冈旧业堪衣食,种稻条桑更艺麻。

(0)

送康华伯归武功

抱屈君何似,鲲鱼尚北溟。

壮心霜剑白,旧业晓灯青。

归梦缘先垄,离歌忽短亭。

清才当用世,谁复徇山灵。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