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尽黜义相,百夹千像何为。
《口号十首·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口号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玄奘西行求法与达摩东归传法的故事为背景,借以表达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玄奘欲从西返”,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高僧,他西行印度求法,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带回了大量佛经。这里提到玄奘欲返,可能暗喻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反思和回顾,寻找新的方向或理解。
次句“道遇达摩东归”,达摩是禅宗初祖,他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播禅宗思想。此处“东归”与玄奘的“西返”形成呼应,暗示了东西方智慧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行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交汇。
接下来,“我已尽黜义相”,“黜”意为去除、摒弃,“义相”则可能指外在形式或表面意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深入理解后,不再拘泥于文字、仪式等外在形式,而是追求更本质、更内在的真理。
“百夹千像何为”,“夹”和“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众多的教义、法相或修行方法。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这么多的教义和方法,究竟为了什么?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如何在众多选择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修行路径的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玄奘与达摩的故事,以及诗人对佛法的个人感悟,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反思、融合、本质追求以及选择的重要性。诗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