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吹冷骨,淮月浸重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闻 虏 退 后 作 宋 /陈 必 复 小 臣 忧 国 志 ,所 愿 见 时 平 。刁 斗 春 防 塞 ,囊 书 夜 入 京 。边 风 吹 冷 骨 ,淮 月 浸 重 城 。失 喜 天 骄 死 ,传 闻 已 息 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刁斗(diāo dǒu)的意思:形容人狡猾、狡诈。
防塞(fáng sāi)的意思:预防堵塞,防止交通堵塞或其他事物的阻塞。
国志(guó zhì)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志向、抱负和追求。
囊书(náng shū)的意思:指能够记住大量书籍内容的人,也比喻博学多才的人。
时平(shí píng)的意思:平时、平凡的时候。
失喜(shī xǐ)的意思:失去喜悦或失去快乐的心情。
所愿(suǒ yuàn)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心愿。
天骄(tiān jiāo)的意思:指非常自豪、傲慢的人。
息兵(xī bīng)的意思:停止战斗、休兵
小臣(xiǎo chén)的意思:指官员的低级职位或地位较低的人。
忧国(yōu guó)的意思:忧国是指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而忧虑担心。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 翻译
- 我这个微小的官员忧虑国家的安危,只希望看到时代的和平。
在春天的边关防线上,刁斗声响起,我带着书籍连夜赶往京城。
边境的寒风吹过,使我的骨头都感到冰冷,淮河的月光照亮了厚重的城墙。
听说那个强大的敌人天骄已经去世,传言中他们的军队已经停止了战争。
- 注释
- 小臣: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忧国志:忧虑国家大事的心志。
见:目睹。
时平:时代和平。
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的铜器。
春防塞:春季的边防驻守。
囊书:装在口袋里的书。
夜入京:夜晚赶往京城。
边风:边境的寒风。
冷骨:使骨头感到寒冷。
淮月:淮河的月亮。
重城:厚重的城墙。
失喜:意外的惊喜。
天骄:对强大敌人的称呼。
死:去世。
息兵:停止战争。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必复的《闻虏退后作》,表达了诗人作为小臣对国家和平的深深忧虑和期盼。首句“小臣忧国志”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忠诚,他关注国家的安危。接着,“所愿见时平”表达了他对天下太平的渴望。
“刁斗春防塞”描绘了春天边关的守备场景,刁斗是古代军中的铜制器具,夜里用来报时和警戒,这暗示着边境局势紧张。“囊书夜入京”则写诗人自己不顾危险,带着书信或奏章深夜赶往京城,希望能将自己的建议带到决策层,为国家出谋划策。
“边风吹冷骨,淮月浸重城”通过边地的寒冷与月光下的沉寂,渲染出战后的凄凉与寂静,也暗含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期待。“失喜天骄死”一句,透露出诗人得知敌酋死亡的消息,内心的一丝庆幸,认为这是局势好转的契机。
最后,“传闻已息兵”表达出诗人听到敌军撤退、停止战争的消息后的喜悦,这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祈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寓谷亭二首·其一
幽兰出佳谷,托根岐路傍。
路傍多风雨,侵凌良独当。
榛荆杂菅茅,纷纷遥相望。
白日万里远,腐草流萤光。
感此忽求怀,冰炭入我肠。
千古旷达人,去住贵能忘。
松菊有良侣,谅兹非故乡。
安得垂天翼,附之东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