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前山复有山,春山今尽变春颜。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春意(chūn yì)的意思:春天的气息或意味。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大乘(dà chéng)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复还(fù huán)的意思:还回去,归还。
妙谛(miào dì)的意思:指深奥、精妙的道理或真理。
山峦(shān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岭连绵起伏的景象。
无尽(wú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杳蔼(yǎo ǎi)的意思:形容景色或事物遥远、模糊,不易辨认。
宗门(zōng mén)的意思:指某一门派、学派或组织的总部或总机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黄梅山中,沿途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才过前山复有山”生动地展现了山连山的壮丽景象,暗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春山今尽变春颜”描绘了春天山色的变化,赋予自然以生命力和情感。
“山峦太复还遭厌”表达了诗人对山峦重复出现的厌倦感,同时也反映了人在面对不断重复的生活或环境时的疲惫心理。“春意伤繁便可删”则可能是在感慨春天的繁花似锦虽美,但过多的繁复反而让人感到疲惫或厌烦,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简单纯粹的向往。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这两句可能在探讨信仰与物质的关系,通过“传衣”和“无树”的比喻,表达了对精神追求与物质依赖之间矛盾的思考。最后,“大乘妙谛应无尽,欲叩宗门杳蔼间”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佛教智慧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宗门(佛教修行的场所)深邃、难以触及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