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干城(gān chéng)的意思:指坚固的城墙或堡垒,也用来比喻坚强的意志和才干。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据鞍(jù ān)的意思:指依靠马鞍,比喻依靠权势或地位,占据主导地位。
矍铄(jué shuò)的意思:形容老人精神矍铄,意志坚定,精神焕发。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留守(liú shǒu)的意思:指在外地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离开家乡的人,留下家人在家中照顾。
入侍(rù shì)的意思:成为仆人或侍奉别人
耆英(qí yīng)的意思:指年纪大而有才华的人,也指年长而有经验的人。
守分(shǒu fèn)的意思:守住自己的分寸,不越雷池。
耆英会(qí yīng huì)的意思:指年纪较大、有经验、有才干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或交流经验。
-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赐盛京将军阿兰泰》。诗中描绘了对阿兰泰将军的赞誉与赏赐,展现了其作为国家重臣的威严与精神风貌。
首句“出寄干城入侍宸”,以“干城”比喻国家的捍卫者,形象地表达了阿兰泰将军在国家防御中的重要角色;“入侍宸”则说明他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亲信和顾问,地位尊崇。
次句“据鞍矍铄尚精神”,通过“据鞍矍铄”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阿兰泰将军虽年事已高但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形象,体现了其老当益壮、不减英雄本色的精神状态。
后两句“东都留守分明是,应领耆英会里人”,进一步强调了阿兰泰将军在东都(可能指盛京)的重要职责,并暗示他将引领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将,共同为国家效力。这里不仅赞扬了阿兰泰的领导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阿兰泰将军的赞美,既表达了对其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彰显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贡献。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彩云归.九日城东亭登高
危亭锁翠倚崇冈。带虚岚、故国斜阳。
看冷枫、暮色馀霞散,波路迥、暝入秋乡。
更堪催、小城寒信,到西风雁行。
向此念、旧游天远,立尽昏黄。茫茫。
登临百感,镇销凝、海涨尘荒。
昨宵酒醒,何处残笛,又绕空梁。
甚百年、悲秋未了,只恁风物凄凉。
伤心是、簪到黄花,绿鬓先霜。
兰陵王.秋柳和清真
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
苏台路曾埽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依依问水国。
频忆长亭送客。
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春光总陈迹。
记絮袅帘旌,花捲帆席。汀洲萍实经年食。
嗟两鬓银绾,一声金缕,离魂飞度远近驿。
送秋老江北。心恻。乱愁积。
奈舞袖飘零,歌扇沈寂,相思到骨情何极。
念马上残梦,酒边孤笛。单衣铅泪,似暗雨、夜半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