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仲远留题方锐长老方丈》
《和仲远留题方锐长老方丈》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当知迷悟相因,举手如何拂鉴尘。

试问禅翁住方丈近来多少参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参人(cān rén)的意思:指参与其中的人数众多。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近来(jìn lái)的意思:最近的一段时间

迷悟(mí wù)的意思:指人在追求真理、理解问题时,由于思考不透彻或认识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问禅(wèn chán)的意思:指向禅师请教禅宗心法或禅理。

相因(xiāng yīn)的意思: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名为《和仲远留题方锐长老方丈》。诗中探讨了迷悟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行者面对的挑战。

首句“当知迷悟不相因”,开篇即点明迷与悟并非因果关系,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修行的深奥。接着,“举手如何拂鉴尘”一句,以拂拭镜子上的灰尘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清除内心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过程。这一比喻生动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必要性。

随后,“试问禅翁住方丈”一句,将话题转向对禅宗高僧的询问,引出对修行环境的思考。方丈作为僧侣修行的居所,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通过这一问句,诗人似乎在探讨在纷扰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一句“近来多少晚参人”,则反映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解脱。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们内心追求的肯定。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修行的本质、过程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普遍性。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也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其四

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0)

赞六祖

驾白牛车,受黄梅印。没体归神,当机发迅。

真轨无差,坤维大顺。衣止不传,法唯自信。

曹源一滴起滔天,千古南宗谁独振。

(0)

白圭无玷

云生不翳空,日上难逃影。

相逢一笑中,何须重反省。

(0)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呼为云,吸为雨,袭袭清风动寰宇。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

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

(0)

句·其七

爰有福地直斗牛,厥名閤皂形色收。

(0)

同师川商老追凉徐贤亭

抖擞三年异域尘,还将衰鬓照湖沦。

田田乱叶如迎客,泼泼跳鱼似畏人。

机事已忘来白鸟,雄风暂起在青蘋。

九原埋玉虽千载,追想高怀迹未陈。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