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běn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根本。
不明(bù míng)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
不备(bù bèi)的意思:没有准备好,没有做好准备。
存诚(cún chéng)的意思:存储诚实、真诚。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古事(gǔ shì)的意思:指古代的事情或历史事件。
涵养(hán yǎng)的意思:
[释义]
(1) (名)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他是个很有涵养的人。(作宾语)
(2) (动)蓄积并保持(水分)。森林能涵养水源。(作谓语)
[构成]
偏正式:涵(养
居敬(jū jìng)的意思:谦虚恭敬,礼貌有礼。
克治(kè zhì)的意思:指克服和治理,解决问题或困难。
孔门(kǒng mén)的意思:指古代儒家学派的门徒或学生。
乐地(lè dì)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或欣喜的心情。
立义(lì yì)的意思:坚守正义,秉持道义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上中(shàng zhōng)的意思:指居于中间或较高的位置;也指居于上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无智(wú zhì)的意思:没有智慧、缺乏聪明才智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学问(xué wèn)的意思: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以去(yǐ qù)的意思:以去表示“离开”、“离去”的意思。
曾思(zēng sī)的意思:曾经思考过,曾经有所感悟。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中下(zhōng xià)的意思:指居于中等或稍微低于中等水平的程度或地位。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性斋二首》之一,主要探讨了儒家关于人性和修养的观点。诗中批评了孔子门徒对于人性理解的缺失,指出上中下之分和善恶对立的概念,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诗人认为,理解道理才能明辨是非,同时兼顾气质的纯正与驳杂。他提倡通过涵养本性与克治私欲来提升自我,强调持敬立义和去伪存真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深入思考和持续学习的推崇,认为人性之外别无他天,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寓于斋堂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体现了陆文圭对儒家伦理和修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