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也(bái yě)的意思:毫无成果或回报地努力,白费心机
别肠(bié cháng)的意思:形容感情深厚,情意绵绵,不忍离别。
穿杨(chuān yáng)的意思:箭射中杨树,比喻射中目标或命中要害。
邓林(dèng lí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具有迟钝、呆板的特点。
殿阁(diàn gé)的意思:指官署、宫殿等高级建筑,也用来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分与(fēn yǔ)的意思:分开、分离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刻楮(kè chǔ)的意思:形容刻苦勤奋,不辞辛苦。
肯堂(kěn táng)的意思:表示愿意接纳、欢迎对方到自己的堂屋中,形容待人热情好客。
林木(lín mù)的意思:指树木丛生、茂盛的样子。
木大(mù dà)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规模庞大,力量强大。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文治(wén zhì)的意思:指通过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强调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治理方式。
知章(zhī zhāng)的意思:指人有文学修养,懂得诗书礼仪。
- 翻译
- 白居易的诗歌情感深沉,与众不同,他把多余的才华赠予了老友章碣。
邓林的树木巨大,足以支撑大厦,谢家阶前的兰花香气宜人,如同厅堂中的佳境。
何须等待三年才能写出好文章,即使是百步穿杨般的技艺也能轻易展现。
咸淳皇帝开启文化盛世,必定会邀请你这样的才子加入,为朝廷增添清凉之气。
- 注释
- 白也:指白居易。
诗高:诗歌的高超。
别肠:独特的情感或才情。
弃馀:多余的才华。
老知章:老友章碣。
邓林木:古代神话中支撑天柱的神木。
支厦:支撑大厦。
谢砌兰:谢家阶前的兰花。
佳况:美好的情景。
肯堂:愿意进入厅堂。
三年犹刻楮:等待三年才能写出好文章。
刻楮:刻写在纸上,比喻创作。
百步亦穿杨:形容射箭技术高超,百步之内能射中目标。
穿杨:射中杨树上的叶子。
咸淳天子:咸淳年间的皇帝。
文治:文化治理,文学风气。
定起:必定兴起。
君赓:邀请你一同。
殿阁凉:宫廷的清凉之地,比喻朝廷高位。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次竹溪韵跋志仁工部柞木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高超的鉴赏能力。
"白也诗高有别肠,弃馀分与老知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风格的追求,主张诗歌应该具有自己的高远志趣,不应囿于常规,且要能传承和发扬前人的优秀诗学。
"邓林木大堪支厦,谢砌兰佳况肯堂。"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以及对古代名士如邓林木、谢砌兰等人的景物之美的赞赏,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和深厚感情。
"何必三年犹刻楮,便教百步亦穿杨。"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和创作的急切心情,以及希望能够迅速掌握技艺,像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咸淳天子开文治,定起君赓殿阁凉。"
最后两句提到了帝王开创文化教育和政治改革的伟大功业,以及对宫廷文学作品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盛世与文化繁荣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分展示了刘克庄的才华和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选上人
江天雁过客心遥,一舸凉风八月潮。
七十二湖烟雨岸,蓼花枫叶正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