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少因成多,数累巨万盈。
催逋民奚堪,是宜一免清。
哀鸿(āi hóng)的意思:指孤零、凄凉的样子。
逋民(bū mín)的意思:逋逃的人民,指逃亡的百姓。
常程(ch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人们常常走的路程,也比喻人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或事物。
长吏(zhǎng lì)的意思:指在政府中担任高级职务的官员。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当巡(dāng xún)的意思:值班巡逻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赋税(fù shuì)的意思:指国家向公民征收的税款。也可泛指一切负担、压力。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和布(hé bù)的意思:指和睦相处,和谐友好
缓征(huǎn zhēng)的意思:暂时停止征收税款或征兵
巨万(jù wàn)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非常庞大。
蠲租(juān zū)的意思:减免租税。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减免或免除农民的租税负担。
蠲豁(juān huō)的意思:指减免、免除。也指宽宏大量、宽恕。
宽大(kuān dà)的意思:指待人宽容大度,不计较小节,宽容大度的品质。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例行(lì xíng)的意思:按照惯例或规定进行的日常事务或工作。
闾阎(lǘ yán)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贪婪残暴的行为。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望幸(wàng xìng)的意思:希望得到幸福或好运。
辛未(xīn wèi)的意思:指辛勤努力,不辞辛苦。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政拙(zhèng zhuō)的意思:政治上的愚蠢和笨拙。
指日(zhǐ rì)的意思:表示时间很短暂,即将到来的日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正月二日降旨免江浙积欠诗以喻志》。诗中表达了皇帝对于减免江浙地区长期累积的赋税欠款的决心与意愿。
首句“始和布宽大”,开篇即点明了皇帝的仁慈与宽厚之心。接着,“频年率例行”描绘了过去几年里,朝廷的例行公事,包括对地方的巡视与管理。然后,“兹当巡东南,酬彼望幸情”表明皇帝即将巡视东南地区,以回应民众的期望与敬仰之情。
接下来,“辛未纵蠲豁,寒暑六岁更”描述了过去六年里,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蠲免政策,即在灾年减免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紧接着,“况复屡遭歉,沟壑哀鸿鸣”强调了连续的歉收导致的饥荒与苦难,百姓生活困苦,哀鸿遍野。
“赈赒救一时,赋税有常程”指出虽然政府会临时赈济灾民,但赋税的征收仍需遵循既定的制度与程序。然后,“灾重乃蠲租,其轻则缓征”说明在灾害严重时,政府会减免租税;而在灾害较轻时,则会适当延缓征税时间。
“积少因成多,数累巨万盈”表达了通过累积小额减免,最终能形成巨大的减免总额。“催逋民奚堪,是宜一免清”强调了减免赋税对于百姓的重要性,避免催缴滞纳税款给百姓带来更大的负担。
最后,“长吏讵政拙,闾阎宁留赢”暗示地方官员并非无能,而是因为赋税制度与政策的限制,使得百姓难以承受。而“指日泽国临,吾将省春耕”则表达了皇帝即将亲临灾区,视察春耕情况,以实际行动关心民生,体现其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减轻百姓负担、关注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决心,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国家治理与社会和谐的重视。
三处分携跨两年,浮云生计本悠然。
江山胜地端相待,大有东南未尽缘。
处处春林有鸟啼,恨无芳酒一樽携。
何缘复得彭城梦,日日东风送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