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中立秋》
《客中立秋》全文
明 / 陈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蒸湿前朝雨,凄凉今夜风。

秋声蟋蟀露气梧桐

顿觉絺衣薄,尤怜旅橐空。

潞河问舟楫明月吴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顿觉(dùn jué)的意思:突然感觉到,猛然觉察到

露气(lù qì)的意思:指露出真情实感,表露内心的情感或态度。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吴中(wú zhōng)的意思:指吴国的中部地区,也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蒸湿(zhēng shī)的意思:用蒸汽或蒸煮的方式使物体变湿。

舟楫(zhōu jí)的意思:指船和桨,比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鉴赏

这首《客中立秋》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立秋时节所感受到的凄凉与孤独。首句“蒸湿前朝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湿润感,仿佛还在回味着过去的雨季。接着“凄凉今夜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风吹过,带来了更加深沉的凉意和孤独感。

“秋声先蟋蟀,露气到梧桐”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蟋蟀的鸣叫和梧桐叶上的露珠,巧妙地传达出秋天特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顿觉絺衣薄,尤怜旅橐空”则是对诗人自身感受的直接描述。薄薄的絺衣无法抵挡秋风的寒意,空荡荡的行囊则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失落的情绪。

最后,“潞河问舟楫,明月向吴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在潞河畔,他或许在询问归途,而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的思绪似乎已经飞向了遥远的吴中,那里或许是他心中向往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独特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第
朝代:明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今福建连江)人。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明万历四十八年卒,终年七十七岁。
猜你喜欢

寿姚接宾八十一·其二

每入罗浮便过君,儿孙引得拜江滨。

金丹宝箓无寻处,仙籍分明有此人。

(0)

罗浮红鸟·其五

蓝桥无路失云英,万古空留世上名。

可惜桃花飘落尽,无人寻路入朱明。

(0)

寿刘焕之·其十二

骨肉平生我独孤,苦持斯道有人无。

只今虚却松门月,却许君心照玉壶。

(0)

荔支诗·其四

冰霜为骨血为衣,朅向炎邦寄翠微。

多少官桥人不识,夜深疑作岭霞飞。

(0)

赠吴梅梁·其四

山前檀越寺中僧,十里香花结未曾。

千古交情在霄汉,几回深浅记蓬瀛。

(0)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其十九

一声鸡唱整衣裳,眉黛沾残子夜霜。

行到白门春色满,梅花为尔点新妆。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