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李大参·其一》
《上李大参·其一》全文
宋 / 度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坐对江山古与稽,熏炉一线云霓

闻思草木春雨轸念桑麻夏畦

有美荇蓠泥不滓,无言桃李下成蹊。

青天彻明如鉴,下照毫釐自不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彻明(chè míng)的意思:完全透明,没有任何遮挡或隐瞒。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李下(lǐ xià)的意思:指因罪恶之事而受到怀疑或责备的人。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夏畦(xià qí)的意思:指夏季田间的土地。

熏炉(xūn lú)的意思: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授和研究的地方。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莹彻(yíng chè)的意思:形容光亮透彻,清澈明亮。

云霓(yún ní)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绚丽多彩的景象。

轸念(zhěn nià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感悲伤或思念之情。

翻译
静坐面对古老的江山,烟雾缭绕如入云端。
听到草木为春雨忧虑,心中挂念着夏日田间的桑麻。
美丽的荇菜和莎草在泥中洁净,默默无语的桃李树下自然形成小径。
青天清澈明亮如镜子,俯瞰万物毫厘不差,指引清晰。
注释
坐对:静坐面对。
江山:古老的江山。
古与稽:古老的存在。
熏炉:烟雾缭绕的炉火。
云霓:云彩。
闻思:听到并思考。
草木:植物。
春雨:春雨。
轸念:深深挂念。
桑麻:桑树和麻。
有美:美丽的。
荇蓠:荇菜和莎草。
泥不滓:在泥中洁净。
无言:默默无语。
蹊:小径。
青天:晴朗的天空。
莹彻:清澈透明。
明如鉴:明亮如镜。
毫釐:极其细微。
迷:迷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上李大参(其一)》。诗人通过对江山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首句“坐对江山古与稽”,诗人静坐山前,感叹江山岁月的悠久,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凝视。次句“熏炉一线入云霓”运用比喻,将云雾缭绕的山峰比作熏炉升腾的烟气,形象生动。

接下来,“闻思草木忧春雨,轸念桑麻病夏畦”两句,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心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他关注草木在春雨中的生长,也牵挂田间桑麻在夏日里的收成,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民本情怀。

“有美荇蓠泥不滓,无言桃李下成蹊”两句,诗人赞美了自然之美,以荇菜、桃李的生长暗示出君子品格的高洁,即使默默无闻,也能吸引人们前来,形成自然的道路,寓意着美德的力量。

最后,“青天莹彻明如鉴,下照毫釐自不迷”以青天为喻,形容天空清澈如镜,光照万物,即使细微之处也能清晰可见,象征着公正无私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思考。

作者介绍

度正
朝代:宋

宋合州人,字周卿,号性善。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国子监丞,极论李全必反,献镇压之策。官至礼部侍郎。尝从朱熹学。有《性善堂稿》。
猜你喜欢

挽张州尹夫人

新颁五色金花诰,彩服儿孙正满堂。

不见鱼轩随五马,空令鸾镜照孤凰。

车中鬓老愁潘岳,案上眉低忆孟光。

流水无情飘素幔,凉宵燕寝独凝香。

(0)

挽孙石山二首·其二

荣华露槿落纷纷,苍狗依然是白云。

荆渚止称前进士,灞亭不识故将军。

人间无乐徒劳子,天上求文即召君。

楚些西风将泪去,只鸡他日酹秋坟。

(0)

送贺宗武之太原府照磨

中都奉诏诣南京,画省抡?得俊英。

巳睹凤凰如帝德,仍歌蟋蟀见民情。

亲王开国河山壮,列宿悬天昴毕明。

府幕只今须婉画,一麾他日看专城。

(0)

赋归四绝呈句容诸友·其二

故里青松百尺强,亭亭三径俨成行。

东篱雨后无人葺,旧菊多应一半荒。

(0)

偶书

忧时耿耿丹心在,无事悠悠白日过。

万里山河音信少,一春风雨闷怀多。

(0)

读史六首·其五

晓看嵩少玉嶙峋,枉驾应怜处士贫。

令尹若能为保障,长衾尽覆洛城人。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