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不窥窗,牛驯常露地。
《杂咏十首·其八》全文
- 注释
- 猿啼:猿猴的叫声。
不窥窗:不会打扰到窗户。
牛驯:牛儿温顺。
常露地:常常在户外。
伏虎:制服猛虎。
降龙:驯服蛟龙。
此理:这个道理。
元无二:本质上没有不同。
- 翻译
- 猿猴的啼声不会打扰到窗户,牛儿温顺地常常在户外活动。
制服猛虎和驯服蛟龙的道理,本质上没有两样。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杂咏十首·其八》。这四句话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生活状态。
“猿啼不窥窗”表面上看似描写猿猴不再好奇地探视窗外,但深层次意思是诗人自己已经达到一种心境,无需过多关注外界纷扰。
“牛驯常露地”则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和谐的农耕景象,牛在田间安静劳作,显得平实而自在。
接下来的两句,“伏虎与降龙,此理元无二”,用了伏虎(即控制住凶猛的老虎)和降龙(即驯服的神龙)的比喻,表达了一种道理,即万物皆有其本性,但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生灵都应平等相待,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流露出诗人对于返璞归真的向往,以及对宇宙间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往日客钱塘住西湖颇久湖上山水丛林之胜至今犹形梦寐因缙上人来喜而问之二首·其二
昭庆法坛经几戒,净慈禅院若为参。
藕居花发何年盛,虎跑泉分孰处甘。
多少僧存灵隐寺,有无人到紫阳庵。
两高峰顶谁常住,拟欲从师一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