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敖仓(áo cāng)的意思:形容言辞激烈,气势汹汹,威风凛凛。
补苴(bǔ jū)的意思:指迅速补救错误,弥补过失。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仓粟(cāng sù)的意思:指粮食储备丰富,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巨浸(jù jìn)的意思:形容巨大的水势涌来,泛指巨大的灾难或困扰。
敲门(qiāo mén)的意思:指敲门来寻求帮助或向他人请教。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司谏(sī jiàn)的意思:司谏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意为“官员对君主提出忠言的职责”。这个成语引申为“直谏君主,忠心劝谏”的意思。
县吏(xiàn lì)的意思:指担任县级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工作的官员。
中丞(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转运(zhuǎn yùn)的意思:转运指运气转好或者转坏,表示运气的转变。
郑侠图(zhèng xiá tú)的意思:指忠诚勇敢的人,也形容有勇有谋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社会底层百姓在饥荒中的苦难生活,以及官员们对此的反应与努力。首句“巨浸东南力未苏”形象地描述了东南地区因天灾人祸导致的大规模饥荒,犹如深不见底的海洋难以复苏。接着,“万家饥鹄不胜呼”一句,以“饥鹄”比喻饥饿的民众,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嗷嗷待哺的悲惨景象。
诗人通过“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两句,展现了官员们的积极行动。中丞(地方长官)试图请求调拨粮食救济灾民,而司谏(谏官)则先一步上奏,呈上了郑侠的图示,可能是指郑侠的《上神宗乞蠲免疏》,以此呼吁朝廷关注并解决饥荒问题。
“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两句,表达了对官员们采取措施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停止运输、减少税收等方式缓解灾情,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对牺牲更多利益的担忧。诗人对这种权衡感到同情和无奈。
最后,“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以春天到来时县吏早早上门询问农民是否吃饱作为结尾,既体现了官员们在灾后继续关心民生的行动,又暗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农民的生活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困境与努力,以及官员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日试笔
晨光蔼蔼散祥烟,宝历初开第四年。
井里萧条占岁俭,人情薄劣与时迁。
雪残梅圃难藏瘦,日转冰池欲破坚。
老大未忘惟笔砚,小窗和醉写新篇。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
苍翠飞千状。破松根,嶙峋石磴,曲随烟上。
一径蹒跚攀绝顶,纵眼豁然辽旷。
看足底,群峰铺浪。
小阁恰当巃嵷处,俯悬崖、万仞临虚漭。
凭栏语,众山响。掀髯不觉尘襟荡。
眺东湖,一泓杯水,空明微漾。
老衲孤栖谁伴侣,虎啸猿吼酬唱。
问佛法,无言相向。
酌我半瓯中顶茗,傍龙湫,拍手云生杖。
登临兴,老犹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