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子房遇黄石公图》
《张子房遇黄石公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度桥边伺老仙,始将兵法相传

不知蹑足此一计,还出书中第几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兵法(bīng fǎ)的意思:指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学问。

度桥(dù qiáo)的意思:度过桥梁,比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蹑足(niè zú)的意思:小心翼翼地走路,不敢发出声音。

三度(sān dù)的意思: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发生三次。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中第(zhōng dì)的意思:中间的第一个。

鉴赏

这首诗《张子房遇黄石公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的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度桥边伺老仙”,以“三度”强调了等待的耐心与执着,形象地描绘了张良在桥边多次等待,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黄石公这一神秘人物。这里的“老仙”不仅指黄石公,也暗含了对张良智慧与命运的赞美。

次句“始将兵法尽相传”,揭示了张良与黄石公相遇后,开始传授兵法的情节。这不仅是对军事知识的传承,更是对智慧与策略的传递,象征着知识与经验的宝贵价值。

第三句“不知蹑足此一计”,通过“不知”二字,表达了对张良所采取策略的惊讶与赞叹,暗示了这一计策的巧妙与出人意料,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英雄智慧的敬仰。

最后一句“还出书中第几篇”,以疑问的方式结束,既是对张良所传兵法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书籍中智慧结晶的尊重。这句话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想象书中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智慧篇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与黄石公相遇故事的艺术化处理,展现了对历史英雄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传承与智慧价值的赞美。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