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更共之,粗粝安可得。
怜鱼如金鱼,惜鸭比花鸭。
岸帻(àn zé)的意思:指坐在岸上等待的人,比喻等待时机的人。
悲悯(bēi mǐn)的意思: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和同情。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持戒(chí jiè)的意思:持守戒律,遵守规范,守身自律。
川原(chuān yuán)的意思:指河流的原始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本、源头。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慈云(cí yún)的意思:形容人的脸上和善宽厚的笑容。
粗粝(cū lì)的意思:粗糙、粗劣。
大地(dà dì)的意思:指广阔的土地、大地之上。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黑白(hēi bái)的意思:指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指非对立即正反,没有模糊之处。
及今(jí jīn)的意思:及时、立即,表示时间非常紧迫或即刻。
金鱼(jīn yú)的意思:指人容貌美丽,如金鱼一般绚丽多彩。
酒肉(jiǔ ròu)的意思:指喜欢酒肉、嗜好饮食的朋友。
快意(kuài yì)的意思:快乐满意的心情。
来同(lái tóng)的意思:指人才或学识相近,相互吸取长处,互相比较。
老饕(lǎo tāo)的意思:指对美食非常讲究,有一定见识和品味的人。
莲社(lián shè)的意思:莲社是一个古代的文学社团,指的是聚集文人墨客的地方。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群文人墨客的聚会。
炼炭(liàn tàn)的意思:比喻经过磨砺和煎熬,使人变得坚强和有价值。
鲁叟(lǔ sǒu)的意思:指老人,尊称年老有德行的人。
门庭(mén tíng)的意思:指门前的庭院,也泛指门前的场所。形容门庭繁忙,人多车辆杂乱。
弥缝(mí féng)的意思:弥补缺陷或瑕疵
瞿昙(qú tán)的意思:指人心不安定,忧虑不安。
全盛(quán shèng)的意思:达到最高点,极盛的状态
盛时(shèng shí)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嬉游(xī yóu)的意思:指玩耍游乐。
屑玉(xiè yù)的意思:指质量低劣的玉石。
心心(xīn x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觉或情感。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主客(zhǔ kè)的意思:主客是一个双音词,主要指明事物的主次关系,主要指一个人或事物的主要地位或身份,次要指其他人或事物的地位或身份。
斫斩(zhuó zhǎn)的意思:用刀斧砍杀,形容毫不留情地杀戮。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以及对苦难的同情。诗人通过“炼炭”、“屑玉”等形象化的描述,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与深刻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炼炭辟炊烟,屑玉煮微汁”,这两句以炼炭与煮玉的对比,隐喻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通过炊烟与微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苦涩的生活氛围。
“此人快意时,有如鱼在湿”,这里将人的快乐比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动地表达了人在享受生活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短暂与不易。
“苦乐更共之,粗粝安可得”,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无论是苦是乐,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逃避。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即“粗粝安可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明者勇持戒,不异救头急”,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只有明辨是非,勇敢地坚持原则,才能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如同在紧急时刻拯救自己一样重要。
“怜鱼如金鱼,惜鸭比花鸭”,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无论是金鱼还是花鸭,都值得我们去爱护,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
“心心生慈云,大地为之羃”,诗人以慈云比喻内心的善良与慈悲,认为这种力量可以覆盖整个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
“念有天地来,川原屡殷赤”,这两句回顾历史,感叹世事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人肉贱于狗,斫斩无黑白”,这句直白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残酷,人命不如狗命,表达了对人性黑暗面的批判。
“及今全盛时,嬉游多岸帻”,诗人在此反思当下,指出在繁荣的时代里,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活的本质,过于追求表面的享乐。
“当思酒肉臭,足感鬼神泣”,这两句警示人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因为即使在欢愉之时,也应考虑到道德与伦理的界限,以免引起上天的谴责。
“鲁叟昔弥缝,瞿昙补其缺”,引用孔子与佛陀的故事,强调了道德与宗教对于弥补人类道德缺失的重要性。
“悲悯共因缘,门庭相主客”,诗人认为悲悯之心源于因果循环,人们应当相互理解与包容,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永然舍老饕,来同莲社集”,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贪欲,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探索人生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生命、道德、社会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