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大将(dà jiàng)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也用来形容能力强、战绩显著的人。
伐谋(fá móu)的意思:指合谋策划,共同计划。
功臣(gōng chén)的意思:指在战争、政治或其他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骑虎(qí hǔ)的意思:比喻陷入困境后无法回头,只能勉强应对。
无智(wú zhì)的意思:没有智慧、缺乏聪明才智
萧斧(xiāo fǔ)的意思:指辞章刻画、文辞雄健,有力而富有感染力。
有功(yǒu gōng)的意思:指有所作为或有所贡献而受到赞扬或奖励。
智名(zhì míng)的意思:智慧出众,名声卓著。
樽俎(zūn zǔ)的意思:指宴饮时的酒器和肴馔。也用来比喻用餐或宴会。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读孙子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表达了对战略与策略的深刻理解。
首句“伐谋自庙堂”意味着制定策略应从高层决策开始,强调了领导层在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接着,“长城在樽俎”则以比喻的手法,将稳固的防御比作宴会上的酒器,暗示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可以构建持久的安全防线。
“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智慧而非武力征服敌人的重要性。这里的“无智名”意指不依靠智谋的名声,而“服叛非萧斧”则表明平定叛乱不应仅依赖暴力手段,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策略。
“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指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君主的威望和民众的安宁,这正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最后,“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告诫不要让功臣权力过大,以免他们成为潜在的威胁,形象地比喻为让功臣如同骑在老虎背上,隐含着对权力平衡和防止权臣专政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孙子兵法的视角,探讨了战略、策略、权力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