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归山(guī shān)的意思:归还山林,指归隐山野,远离尘嚣。
回视(huí shì)的意思:回头看,回顾过去。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若不(ruò bù)的意思: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山歌(shān gē)的意思:形容喜悦或者欢快的歌声。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维摩(wéi mó)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放弃努力,坚持到底。
无亏(wú kuī)的意思:没有亏损或缺陷,完美无缺。
无柯(wú kē)的意思:指没有树枝的树干,比喻没有根基或基础。
有漏(yǒu lòu)的意思:指有缺陷或漏洞,不完美或不周全。
坐断(zuò duàn)的意思:指长时间久坐而导致身体疲劳或麻木。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东林社》,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观的省思。首句“陶公八十日,解组归山阿”以陶渊明八十岁辞官归隐为典,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接下来,“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表达出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若不尽早追求内心向往,将错失更多。
“开涂刬荆棘,斧缺且无柯”运用比喻,形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暗示自己决心披荆斩棘,即使工具简陋也不放弃追求。诗人接着感谢“东林社”这个精神寄托,如同南山之歌,给予他慰藉和力量。“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表明诗人已经看破世事虚幻,认识到欲望和执着是束缚心灵的影子和魔障。
“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强调了知足常乐,不贪求过多反而能避免失去,收获更多内心的丰盈。最后,“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表达了诗人超越对立,达到心境空灵,无需再与人辩论或比较,达到了佛教中维摩诘所说的“不二法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杨维桢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宁静和人生智慧的决心。
泰华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见何迟。
老于尚父投竿日,少似辕生对策时。
怨鹤惊猿辞旧隐,鞭鸾笞凤总新知。
早陈经国平边策,归领云巢旧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