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七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展现了他对先秦两位思想家荀子和王衍的不同评价。"桎梏荀卿性恶"一句,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礼法来约束,而"桎梏"一词暗示了诗人对这种严格道德规范的批判态度。"逍遥王衍无为"则是对王衍的道家逍遥哲学的解读,王衍主张无为而治,诗人以"逍遥"形容他的超脱态度,但可能暗含对其空谈误国的批评。
"指鹿不迷物则"引用了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意在指出如果一个人不能坚守客观事实,就会迷失于主观偏见。"问蛙方证希夷"则通过与青蛙问答,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深奥玄妙哲理的探索,"希夷"通常指道家的神秘境界,诗人借此表达对超越世俗理解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既揭示了古代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也寓含了诗人对人性、政治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毕叔文以双头白莲送程士和录唱酬诗以求次韵
是间何处有涟漪,况复双莲为出奇。
要使惔焚成一洗,政须冰雪露多姿。
折来不许从君玩,赋就空能唤我为。
已见神人出姑射,定烦朝日避咸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