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柳词》
《杨柳词》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二月垂丝翠楼画眉如妒逞风流。

成花又惹分离恨,去作浮萍客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逞风(chěng fēng)的意思:显示自己的能力或本领,炫耀自己的才能。

垂丝(chuí sī)的意思:指掉下来的头发或胡须。

翠楼(cuì lóu)的意思:指建筑物或庭园中的绿色楼阁。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分离(fēn lí)的意思:指人或物之间的分开或分散。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浮萍(fú pí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无根基,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立场或主张。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客舟(kè zhōu)的意思:指船只,也指客船。

离恨(lí hèn)的意思:离别时的悲伤和痛苦之情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注释
垂丝:柳絮。
翠楼:绿色的楼阁。
画眉:一种鸟名,此处比喻女子。
妒:嫉妒。
逞风流:展现风情,引人注目。
成花:开花结果。
分离恨:离别之苦。
浮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漂泊不定。
客舟:他人的船只,暗示离别之人。
翻译
二月时节,柳絮轻飘过绿色楼阁
画眉鸟似在嫉妒,展现其娇媚风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二月垂丝拂翠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杨柳依附于绿意盎然的楼阁,勾勒出早春景致的柔和轮廓。"画眉如妒逞风流"则是对美女眉目的描绘,她的眉目犹如精心绘制,充满了妩媚与娇憨,仿佛随着春风轻轻摇曳。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与离别相伴。"成花又惹分离恨"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花期和离别之痛的感慨。春天的花朵虽然美丽,但也提醒着人们季节更迭、万象更新的无常,尤其是在分别之际,更添几分伤感。

最后一句"去作浮萍送客舟"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漂浮的水草,用以比喻那即将离去的旅人。水草随波逐流,无根无据,正如那些行者,他们的足迹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这不仅是对客舟的送别,也是在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对逝去时光和离别之痛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同黄全之梁思立黄公绍陈忠甫访安期生石室

白云山下栖真室,松径何人访黄石。

芳草犹寻旧日盟,弃繻千载曾书生。

野禅顾我忻而笑,玄鹤鼓翅锵然鸣。

林间木榻且安坐,江上浮云阴复晴。

岩前散发者谁子,划然长啸为鸾声。

兴来枕藉向天地,何暇坎壈较不平。

崎岖石路且回车,白日未落欢有馀。

登山临水不尽醉,枉作高阳一竖儒。

(0)

园居杂兴二首·其二

冲怀寄林壑,抱痾卧园庐。

诗书为我縳,一亩成丘墟。

清晨具农笠,命仆勤负锄。

新畦灌灵药,旧埒环嘉蔬。

兰生既盈亩,豆熟亦满车。

夜雨剪春韭,清霜登紫萸。

朋来可觞咏,安用烹神鱼。

食力古所贵,巢林诚足娱。

寄谢任公子,持纶安所如。

(0)

送何乔仲赴阙四首·其二

托养贲丘园,深衷媚泉石。

乘流纵归榜,登山望飞翼。

挥觞欣与同,啸咏忘昕夕。

讵云云雨乖,怅彼山川隔。

忘言昔所歆,投分贵不易。

龙蠖自有时,谁能效沮溺。

(0)

宿开先寺

山行累日度车迟,正尔耽山处处奇。

近寺看峰还剑似,穷幽积水到龙池。

泉飞直下三千丈,月出裁亏二八时。

隐隐牛间应紫气,书台高卧露天滋。

(0)

徐锦衣西园陪饯内兄·其二

凿石新成径,临流旧结轩。

城边飞盖驻,树杪凤台存。

融雪滋花色,微风送鸟言。

夕阳未归去,垂钓待鱼飧。

(0)

春日饮兰亭章石室时与黄李二子同坐

共到兰亭饮,仍因石室留。

如何城市里,亦有洞岩幽。

泛鼎疑烟宿,当窗似涧秋。

俄闻莺响发,无乃谷中求。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