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关河(guān hé)的意思:关河指的是两个地方之间的交通要道,也可以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成语中,关河常常用来比喻重要的关键位置或关键时刻。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累累(lěi lěi)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到不可胜数或积累到极大的程度。
连天(lián tiān)的意思:高耸入云的样子,形容极高或极多。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天野(tiān yě)的意思:天野指的是天地间的野外,也可以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广阔、辽阔。
无酒(wú jiǔ)的意思:指没有酒,形容酒席上没有酒水,或者形容没有饮酒的习惯。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兴亡(xīng wáng)的意思:兴指兴盛,亡指衰亡。形容事物的兴盛和衰亡。
阳时(yáng shí)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时候。
野客(yě kè)的意思:指在野外行走的客人,比喻不按常规生活的人。
寒食节(hán shí jié)的意思:指寒食节期间的禁火、禁烟、禁炊,以及为了追思故人而不食肉食的风俗。
-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所作的《清明有感》,表达了作者在清明时节对战乱离散、生死哀愁的深深感慨。首句“举目关河尽乱离”,描绘出眼前社会动荡不安,山河破碎的景象,充满了凄凉与无奈。接着,“旧坟新冢正累累”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大量死亡,生者对逝者的哀思与无尽的悲痛。
“落花满径东风恶,芳草连天野客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落花飘零,东风凄厉,连天的芳草映衬着行人的孤寂与哀伤。在清明这个本应祭扫先人的节日里,“无酒无诗寒食节”,诗人身处清冷之中,更显孤独与哀愁。
“半晴半雨夕阳时”描绘出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阴晴不定,如同诗人的心情一般,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未来命运的象征。最后,“垂杨不识兴亡恨,也杂蓬蒿上翠扉”以垂杨无知,不知人间兴衰,反衬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无法左右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清明节的场景,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内心世界的苦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送幼鲲弟北上
潦倒明湖,频年事事伤心臆。
无端忽又唱骊歌,雁阵分南北。
岁暮长途作客,整行装、半肩书笈。
千山雪拥,万壑云连,大江孤楫。
胜景标题,一枝锦绣江淹笔。
遥空时有雁南来,凭寄双飞翼。
何日倦游燕国,赋归来、陶舆谢屐。
黄莺声里,绿柳阴中,雨蓑烟笠。
忆旧游.舟次吴淞,水天云漠,雪意满林,扣舷度此,旅怀黯然
认湖云冻雨,浦水搏冰,春意萧闲。
一抹疏林远,趁寒潮夜发,又度重关。
江梅几树纷照,诗思不禁寒。
尽古柳鸦翻,平沙雁划,怅望山川。堪怜。
念故国,只今宵酒醒,梦冷刀环。
待谱湘娥怨,奈刺船人杳,易折冰弦。
懊侬小海低按,谁共扣吴舷。
恁寂寞蓬窗,清樽款曲行路难。
琐窗寒.题夏令仪墨竹扇
露浥风清,猗猗万个,澹摇空翠。
腕底萧疏,都是吴江秋意。
记横窗、夜月朦胧,碧纱筛影重重碎。
更孤灯听雨,暗销魂者,籁声徐起。增媚。三分水。
便醉墨欹斜,尽医俗味。弹琴坐啸,想见幽闺诗思。
衬嶙峋、白石苍苔,旧愁细写云烟里。
怪无端、箧笥抛残,不减湘妃泪。
洞仙歌.荷包牡丹
猩红一捻,有粉痕飘荡。疑出纤纤美人掌。
怕飞来、蝴蝶尽是金钱,是昨夜、妃子筵前亲赏。
这般真锦地,可惜天公,不把苔纹绣添上。
要向画奁寻、比与郎看。可胜得、侬家花样。
悔只悔、春愁万千千,未嘱咐、东风替侬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