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安行(ān xíng)的意思:指行为稳重,举止安详,不轻浮、不鲁莽。
陛戟(bì jǐ)的意思:指官员居高位时,能够用权谋和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少(bù shǎo)的意思:不少意味着数量相当大,不少的意思是很多,数量不少。
成谋(chéng móu)的意思:
成算。指已定的计划、打算。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人无定志,事无成谋,当此艰危,岂不误事?”《东周列国志》第二七回:“君已许夫人,杀太子而立 奚齐 ,有成谋矣。”
多奇(duō qí)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奇特、多样化。
废书(fèi shū)的意思:指没有价值、没有用处的书籍。
非复(fēi fù)的意思:非常、极其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积恶(jī è)的意思:指积累恶行或恶习。
假手(jiǎ shǒu)的意思:借助他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渐离(jiàn lí)的意思:逐渐远离或离开某人或某事物。
今天(jīn tiān)的意思:指现在的时刻或日期,也可引申为当下的局势、情况或状态。
荆轲(jīng kē)的意思:指心怀不满,意图报复的人。
客卿(kè qīng)的意思:指客人、客居的人。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狂生(kuá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活放纵,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狼狈(láng bèi)的意思:形容处境困难、困窘不堪的样子。
陵京(líng jīng)的意思:指被陵夷的国都或都城。
吕氏(lǚ shì)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高尚、正直,不为外物所动摇。
马后(mǎ hòu)的意思:比喻事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来追求或解决问题。
灭身(miè shēn)的意思:指为了某个目的而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危,甚至牺牲自己。
奇士(qí shì)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人英(rén yī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出众、非凡。
三户(sān hù)的意思:三户指的是三个家庭,用来形容人口很少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
沙丘(shā qiū)的意思:形容沙漠中的沙丘,比喻事物的数量众多且密集。
太子(tài zǐ)的意思:指皇帝的儿子,也泛指贵族的子弟。
太息(tài xī)的意思:太息是一个表示悲伤、叹息的词语,用来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或无奈。
田子(tián zǐ)的意思:指农田、田地。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庭(tiān tíng)的意思:指宇宙中的上天之地,比喻高高在上的地方或权力巨大的机构。
托国(tuō guó)的意思:指依靠国家或他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燕赵(yān zhào)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两个国家,燕国和赵国,也用来形容国家的边疆。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肘足(zhǒu zú)的意思:指人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紧密团结的关系。
自满(zì mǎn)的意思:形容自己得意忘形,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
足本(zú běn)的意思:完整、全部的意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和陶咏荆轲》。全诗通过咏叹古代刺客荆轲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句“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从历史角度出发,比较了秦朝与吕不韦的情况,暗示着权力转移的无常。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荆轲刺杀秦始皇的失败,反映了天命难违和个人力量的局限。
诗中“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批判了秦朝暴政,“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则是对荆轲等英雄者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肯定。随后“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悲壮与英雄末路。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可能是在表达对燕太子的同情或是对他的品质的肯定。紧接着“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则是对于历史上一些功绩未被记载的英雄人物的感慨。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荆轲等人的策略失败和命运多舛的惋惜。而“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则是对荆轲刺秦事件的简要回顾与对田光(田横)晚年的赞美。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表达了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虽有壮举但最终无从得知真实情况的遗憾。随后“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则是对残暴行为的谴责。
最后几句“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至今天下人,悯燕欲其成。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通过对比秦朝末年与现实的不同,以及对于历史记载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情感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