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命供奉南书房恭纪》
《奉命供奉南书房恭纪》全文
清 / 张廷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箕裘弓冶不胜任,又许鹪鹩上林

两世直庐明主泽,廿年书局老臣心。

山樗敢望依神荚,土鼓偏教傍帝琴。

惭听六宫人尽说,苏环有子荷恩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宫人(gōng rén)的意思:指古代宫廷中的女官或妃嫔。

弓冶(gōng yě)的意思:指弓箭制造工匠。

荷恩(hé ēn)的意思:指承担责任或负重荷的人。

箕裘(jī qiú)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衣着破旧,不修边幅。

鹪鹩(jiāo liáo)的意思:形容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

老臣(lǎo chén)的意思:指老年人或资历深厚的官员,也可指长期为国家效力的忠诚臣子。

六宫(liù gōng)的意思:六宫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后宫,也指妃嫔宫廷。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胜任(shèng rèn)的意思:能力强,胜任某项任务或职责

书局(shū jú)的意思:书局指的是书店或书馆,是存放和销售图书的地方。

土鼓(tǔ gǔ)的意思:指平凡朴实、不事张扬的人或事物。

直庐(zhí lú)的意思:指直立的房屋,比喻人的品行高尚,正直无私。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张廷玉所作的《奉命供奉南书房恭纪》,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职责的谦逊。首句“箕裘弓冶不胜任”暗示自己虽出身名门,但自知才能有限,不足以承担重任;“又许鹪鹩托上林”以小鸟自比,表示接受重任犹如鹪鹩栖息于上林,虽微小却感激皇恩。接下来,“两世直庐明主泽”赞扬了家族两代人的忠诚,而“廿年书局老臣心”则强调自己在翰林院服务多年,始终如一的忠诚之心。

“山樗敢望依神荚”比喻自己如同山樗(一种木质不佳的树),不敢妄想与神木相比,但愿能为朝廷效力;“土鼓偏教傍帝琴”则以土鼓伴奏帝王之乐,表达自己甘愿默默奉献,不求显赫。最后两句“惭听六宫人尽说,苏环有子荷恩深”,诗人感到惭愧,因为听到宫中人都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受到深厚的恩宠,这更凸显了他的谦逊和对皇家的感恩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张廷玉作为臣子的谦卑、忠诚以及对家族荣誉的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

作者介绍
张廷玉

张廷玉
朝代:清   字:衡臣   号:砚斋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1672年-1755年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猜你喜欢

咏志二十首·其十五

轻车驾羸马,悠悠遵逵路。

东指泰山岑,苍然翳云雾。

愧无鲁阳力,何由照诚素。

徘徊彭城下,闻有桓魋墓。

朽骨灰已久,石椁安能固。

但见榛莽间,纵横走狐兔。

(0)

鸟吊山

鸟吊山头鸟道微,梧叶陨黄青蕧稀。

九苞文彩谁得见,千古画图知是非。

(0)

送熊维藩尹婺川

骊驹载道何骎骎,飞凫遥下蛮江浔。

鸿雁不度牂牱国,虎豹常啼枫树林。

鸣琴仙室白日静,锁印公堂朱夏深。

冰蘖肯移清吏节,卉裳须服远人心。

(0)

重寄张愈光·其一

海客张公鬓巳苍,豪游曾结少年场。

古文金碧盘龙虎,丽句琼瑶琢凤凰。

寻壑径丘穿窈窕,倚楼看镜立沧芒。

朔风鸿雁传消息,明月青山隔几乡。

(0)

春兴·其七

白屋茅堂枕碧沙,玄亭亦近子云家。

浣花溪上花饶笑,濯锦江中锦胜霞。

游女秉芳歌窈窕,狂夫题竹醉横斜。

悲来瘴海凋霜鬓,愁听山楼咽暮茄。

(0)

寄袁立山

有美袁州袁,无论柳州柳。

刚方唐介俦,文藻坡仙后。

道是三黜馀,官仍一麾守。

云瑞重轮囷,山立小培塿。

赋别欲销魂,阅视那容口。

飞挽疲东征,穮蓘废南亩。

川涤斤伐枚,水涸星在罶。

竹马迟细侯,铜鱼怀杜母。

行春元有脚,援溺岂无手。

横目良可苏,渊衷期不负。

汗清垂华勋,轩冕复何有。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