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刘 桢 诗 魏 晋 /徐 干 与 子 别 无 几 。所 经 未 一 旬 。我 思 一 何 笃 。其 愁 如 三 春 。虽 路 在 咫 尺 。难 涉 如 九 关 。陶 陶 朱 夏 德 。草 木 昌 且 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九关(jiǔ guān)的意思:指经过多次考验、困难或关卡后获得成功或突破困境。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陶朱(táo zhū)的意思:指人的脸色红润,有血色。
陶陶(táo táo)的意思:形容人高兴、快乐的样子。
未一(wèi yī)的意思:未曾一次。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无几(wú jǐ)的意思:几乎没有,极少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朱夏(zhū xià)的意思:指盛夏时节红日高照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兴盛繁荣的景象。
- 注释
- 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为曹操掾属。
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作品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作者好友之一。
子:你,对刘桢的尊称。
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所经:经过的时间。
一旬:十天。
一何:多么。
笃:深厚,真诚。
三春:多年。
三,虚指多数。
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涉:度过,越过。
九关:九重天门。
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陶陶:和暖的样子。
朱夏:夏天。
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 翻译
- 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 鉴赏
这首诗是《答刘桢诗》,出自魏晋时期的诗人徐干之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情深厚而又难以触及的复杂情感。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表达了短暂的相处时间和即将到来的分别,这种突然的分离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舍。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这里,“我思”指的是诗人的深思,“一何笃”形容这种思念之深,而“其愁如三春”则比喻这份思念和忧伤如同连绵不断的三个春天一样,显示出作者内心的沉重和久久不能平复。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尽管物理上的距离可能很短,但心理上的障碍却像九座关隘一样难以逾越,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虽然亲近,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遥不可及。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陶陶”形容春天气氛的温暖和舒适,“朱夏”则指盛夏时节的热烈与活力,而“草木昌且繁”则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旺盛,这些景象似乎在对比或映衬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