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臣。
荐成成不知,告璜璜不嗔。
能令汝卜相,谁使汝为君。
但知晋国乱,不念周家贫。
卜相(bǔ xiāng)的意思:卜相是指通过占卜来推测吉凶祸福的意思。
东周(dōng zhōu)的意思:指事物的转机或变动,也指事物的兴衰更替。
国论(guó lùn)的意思: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
国乱(guó luàn)的意思:指国家的政治、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璜璜(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闪烁的样子。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史官(shǐ guān)的意思:指官员记录历史的职务,也指历史记载的官方文书。
失驭(shī yù)的意思:失去控制,无法驾驭
也与(yě yǔ)的意思:也与表示两者相同或相似,没有区别。
彝伦(yí lún)的意思:指河山的美景或人物的风采。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与国(yǔ guó)的意思:与国意味着与国家有关或与国家的事务有关。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卜相篇》,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社会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家庭贫困时渴望贤妻和国家动乱时期盼良臣的比喻,反映出对治国人才的重视。诗人提到“荐成成不知,告璜璜不嗔”,意指推荐的人才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而告诫的人也未被采纳,暗示了人才的埋没和忽视。
接着,诗人批评当政者“克也与国论,此国尚有人”,指出虽然有才能的人存在,但他们并未得到充分的信任和任用。诗人进一步借东周失政导致晋国分裂的历史,强调了君主的重要性:“能令汝卜相,谁使汝为君。”如果君主明智,就能选拔出合适的宰相,反之则会导致国家动荡。
最后,诗人叹息“东周一失驭,全晋遂三分”,表达了对周朝衰落和晋国分裂的哀叹。他批评世人只关注晋国的混乱,却忽略了周家的困境,认为史官记录这些事件时应谨慎对待,因为这关系到伦理秩序的维护:“史官谨初命,千载伤彝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揭示了人才选拔、君主责任以及历史教训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璿玑无停运,四序调岁籥。
但见春复秋,岂悟今非昨。
百年等瞬息,石火槁颎若。
北邙有郁柏,东海无大药。
不如爱景光,随时自为乐。
清风动帷幌,华月荡林薄。
洗心镜至清,振衣踞崇崿。
天机存其真,讵因物止作。
可道非常道,希夷契冲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