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蓟承东甸,维盘镇左陲。
气浑全神入,痕深捷势移。
直教金并镂,不惜玉同劙。
定知千载下,争拓寺西碑。
蔽亏(bì kuī)的意思:遮掩亏损,掩盖缺点或错误,以避免损失。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虫鱼(chóng yú)的意思:指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
翠屏(cuì píng)的意思:形容山色、树木等呈现出翠绿色,景色美丽。
丹凤(dān fè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美丽、出众。
鼎彝(dǐng yí)的意思:指古代的鼎和彝,代表权力和权威。
独举(dú jǔ)的意思:独自出众,超越众人,独一无二。
二王(èr wáng)的意思:指两位有相同或相似能力的人,常用来比喻两个人的才华、能力等相当。
飞白(fēi bái)的意思:指字写得又快又好,字迹飞快无误。
高云(gāo yún)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或抱负高远,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岣嵝(gǒu lǒu)的意思:形容山峰陡峭高耸。
好奇(hào qí)的意思:对事物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或探索。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浑全(hún quán)的意思:指完整无缺、没有缺陷。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侵蚀(qīn shí)的意思:指不断侵害、腐蚀、削弱等,使其逐渐受到损害。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它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某一天。
天龙(tiān lóng)的意思:指天空中飞翔的龙,比喻人才出众、非凡的能力。
文藻(wén zǎo)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言辞的文采非常出色。
惜玉(xī yù)的意思:珍惜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先帝(xiān dì)的意思:指已故的君主或统治者,尤指尊称已去世的帝王。
中郎(zhōng láng)的意思:指受宠爱的官员或被提拔的人。
琅琊台(láng yá tái)的意思:指高耸雄伟的楼台,也用来形容声名显赫的地位或人物。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题天城寺慎淳二王泐石书》。诗中描绘了岣嵝山前的石刻与琅琊台上的辞章,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敬仰。
首联“岣嵝山前石,琅琊台上辞”,以岣嵝山和琅琊台为背景,引出石刻与辞章的主题。岣嵝山与琅琊台都是历史上的文化圣地,此处以山石与辞章象征着古代文化的遗存。
颔联“漫张它日事,徒启后人疑”,表达了对过去之事的追忆与对未来之谜的思考。诗人认为过去的种种行为或许在当时并无明确的意义,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疑问与探索。
颈联“有蓟承东甸,维盘镇左陲”,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暗示了历史上的重要地理位置。蓟地与维盘分别位于东方与南方,体现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广阔与战略的重要性。
尾联“久徼先帝赏,今结二王知”则将话题转向了历史上的帝王与文化传承。先帝的赏识与二王的了解,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延续与传承。
接下来的诗句“日月标文藻,虫鱼继鼎彝”,以日月、文藻、虫鱼、鼎彝等自然与文化元素,进一步描绘了古代文化的丰富与精妙。日月象征时间与永恒,文藻与虫鱼则代表了文学与艺术的创造,鼎彝则是古代礼器的象征,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貌。
“天龙看独举,丹凤复双仪”则运用了神话与象征手法,天龙与丹凤分别代表着力量与祥瑞,独举与双仪则寓意着卓越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气浑全神入,痕深捷势移”描绘了石刻艺术的精湛与深邃,气浑全神入强调了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痕深捷势移则表现了技艺的高超与变化的迅速。
“直教金并镂,不惜玉同劙”表达了对石刻艺术的赞美与尊重,金与玉的并镂与同劙,象征着技艺的极致与材料的珍贵。
“秋藓毋侵蚀,高云或蔽亏”则以自然景象的变迁,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秋藓的侵蚀与高云的遮蔽,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涧增飞白胜,峰扼翠屏危”通过山涧与山峰的形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飞白与翠屏分别代表了流动与静谧之美。
“子固宁轻命,中郎剧好奇”引用了古代典故,子固与中郎分别指的是古代的学者与文人,宁轻命与好奇则体现了他们对知识与真理的执着追求。
最后,“定知千载下,争拓寺西碑”表达了对后世的期待与展望,千载之下,人们会继续探索与拓展这座寺庙的碑文,传承与发扬古代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