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木为腔冒以皮,其中宁有鹤来栖。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潜 鹤 鼓 宋 /马 之 纯 板 木 为 腔 冒 以 皮 ,其 中 宁 有 鹤 来 栖 。如 何 音 响 闻 西 洛 ,未 必 源 流 自 会 稽 。既 被 兵 人 都 击 破 ,却 云 禽 鸟 不 鸣 嘶 。分 明 伪 妄 无 人 辨 ,可 笑 诸 人 识 见 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被兵(bèi bīng)的意思:被军队追击或被敌方军队攻打。
兵人(bīng rén)的意思:指军人,泛指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员。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会稽(huì jī)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能够坚守正义,并且不为外界所动摇。
击破(jī pò)的意思:指打破、摧毁,也可以用来形容彻底战胜对手。
可笑(kě xiào)的意思:荒谬可笑,令人发笑,不值一笑
鸣嘶(míng sī)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嘶哑。
其中(qí zhōng)的意思:表示在众多事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选项中。
禽鸟(qín niǎo)的意思:指禽鸟类,也用来比喻人的行为轻浮不正派。
人都(rén dōu)的意思:人人,所有人。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识见(shí jiàn)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
伪妄(wěi wàng)的意思:指虚伪自大、自以为是。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音响(yīn xiǎ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洪亮。
源流(yuán liú)的意思:
◎ 源流 yuánliú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诸人(zhū rén)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大家,所有人。
- 翻译
- 用木板制成的音箱覆盖着皮层,这里面怎么会有鹤来安家呢?
它的声音为何能传到西洛,或许源头并不在会稽一带。
既然已经被士兵们破坏,却说鸟儿不会发出叫声。
这明显是虚假和欺骗,却无人分辨,真是可笑,人们的见识都被迷惑了。
- 注释
- 板木:木制音箱。
冒:覆盖。
鹤:仙鹤。
栖:栖息。
如何:为什么。
音响:声音。
闻:听到。
西洛:西洛城,古代地名。
未必:不一定。
会稽:古代中国地区名。
兵人:士兵。
击破:破坏。
鸣嘶:发出叫声。
伪妄:虚假欺骗。
无人辨:无人分辨。
诸人:众人。
识见迷:见识迷惑。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潜鹤鼓》,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马之纯的作品。通过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描绘一种独特的情境和心态。
"板木为腔冒以皮,其中宁有鹤来栖。"
这里,诗人形象地将鼓比喻成一个用兽皮蒙蔽的空间,隐喻着某种内在的美好与宁静环境,而“中有”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即便是在这样的封闭之中,也渴望有一丝灵性的东西能够栖息其中。这种期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纯净事物的向往,更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心灵寄托的需求。
"如何音响闻西洛,未必源流自会稽。"
这两句中,"如何"表达了一种疑问和探寻,诗人在询问为何能听到鼓声来自遥远的西洛(古地名),而且这种声音是否真的源于那里的河流会稽。这里的“未必”暗含了一种怀疑,即便是美好的东西,也不一定如表面所示。
"既被兵人都击破,却云禽鸟不鸣嘶。"
这两句诗中,"既被兵人都击破"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与毁灭,而“却云禽鸟不鸣嘶”则展示了一种讽刺和无奈,即便是在这样的破碎之中,也有人自欺欺人地声称没有听到鸟儿凄厉的叫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以及对假象的批判。
"分明伪妄无人辨, 可笑诸人识见迷。"
最后两句中,“分明伪妄”表达了一种清晰的区分和判断,而“无人辨”则显示出人们对于真假的混淆无法辨别;"可笑诸人识见迷"则是一种对周围人的认识和视角感到悲哀与嘲讽,认为他们的认知已经被蒙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写鼓声及其寓意,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和人们心灵上的盲目,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纯净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阳山大石
郧星自天着山巅,与天作石知何年。
谽呀赑屃断后裂,欲随不随相钩连。
硗然蹄股躩且跧,霜饕雪虐成顽坚。
夸娥负山跂一足,罔象拔河耸两肩。
嵌空窒罅鬼手刓,蜂房联络僧庐悬。
崚层石磴蛇倒退,决往未省愁攀援。
还从青衣驾赤犊,更觅小有穷兜玄。
迈陂塘.惜春
恁啼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
年年芳草横门路,换却王孙骢马。
春思乍,甚絮乱丝繁,又过寒食也。残阳欲下。
好飞盖西园,玉觞满引,秉烛共游夜。
琼楼迥,孤负缄词锦帕,铜仙铅泪休泻。
落红可及庭阴绿,付与流莺清话。
歌舞罢,便熨体春衫,今日从弃舍。雕鞍暂卸。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犹恋旧亭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