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张兢无悔即将离别的送别之情。其中,“富道谊”表明朋友在学问上颇有积累,但又感到“卷藏无所施”,意指学识无法得到施展。“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则形象地描述了张兢的仕途经历,他在朝堂之上恭敬地向高官行礼,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官场中辛勤地努力。
然而,“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对比,众人对于张兢的离去感到悲伤,而他本人则显得异常平静和满足。这不仅展现了张兢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境遇的深刻理解。
最后,“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则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张兢即将带着他的学问离去,诗人在这里暗示,真正能够理解他学问价值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不仅是一种送别之情的流露,也是对知识交流与传承的一种深沉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兢无悔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学识和人生态度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与学问两方面的情感寄托。
西转东移客兴阑,风枝惊鹊不曾安。
孤吟愧我诗筒涩,百罚怜君酒令宽。
西阁梅林迷雨浦,画桥松韵接寒滩。
相思一夜知何处,梦醒楼头钟欲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