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隐寺》
《安隐寺》全文
明 / 皇甫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人天即此路,花雨见空台。

刹尽南朝建,经多西土来。

碑荒残藓合,僧定野棠开。

了悟身如幻,何须访劫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即此(jí cǐ)的意思:指此时此刻,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劫灰(jié huī)的意思:指盗墓、掘坟。

了悟(liǎo wù)的意思:指人在思考、体验或修行中突然明白、领悟到一种真理或道理。

南朝(nán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系列朝代,特指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

人天(rén tiān)的意思:指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示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西土(xī tǔ)的意思:西土指的是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野棠(yě táng)的意思:指不受人待见的人或事物,比喻被人冷落、不受重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寺院景象,充满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首句“人天即此路”,点明了通往精神世界的道路,暗示了寺庙作为心灵归宿的意义。接着,“花雨见空台”一句,以花雨象征着佛法的普照,空台则寓意着超脱世俗的境界,两者相映成趣,展现了佛教中“空”的哲学思想。

“刹尽南朝建,经多西土来”两句,通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强调了佛教在不同地域和时代中的传播与融合,体现了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感慨。

“碑荒残藓合,僧定野棠开”描绘了寺庙中古旧碑文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荒碑上的青苔与盛开的野棠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循环。僧人的禅定与自然的生机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最后一句“了悟身如幻,何须访劫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认识到自我如同梦幻般虚幻,无需过分执着于世事的变迁与消亡(劫灰),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死轮回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安隐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哲学思想,既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又蕴含了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皇甫汸

皇甫汸
朝代:明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猜你喜欢

春尽又开一枝

深院闭青苔,黄昏独自来。

花应怜我意,特放一枝开。

(0)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其七

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

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

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0)

漫兴十首·其一

甫里水东头,垂萝系客舟。

客心清似水,吟鬓白于鸥。

词赋知无用,干戈苦未休。

篷窗三日雨,农事忆西畴。

(0)

黄翁置酒问所见

六年观此怕登峰,虽与中邻似不逢。

一让老夫判死去,却探吾趣酒杯中。

(0)

青柯平神祠旁井

与山俱生天所造,伯益前身此中老。

云安热恼正纷纷,寥落寒清闭秋草。

(0)

晓度范家滩

鱼梁障清湍,水落滩面阔。

天风石籁秋,数里声聒聒。

晨涉思揭厉,川广畏难越。

浦口人不闻,扁舟远如月。

寒波望空雾,晓岸指毫末。

新曙野始分,清凉木先脱。

别离既含戚,遇景聊暂悦。

初旭转沧溟,彤霞丽云阙。

回瞻极迢递,凌步多曲折。

前念青山行,采芝养高节。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